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贵州40万家服人员,34万来自农村家庭

「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贵州40万家服人员,34万来自农村家庭

「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贵州40万家服人员,34万来自农村家庭
日期:2019-08-13 点击:1250次 来源:深圳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作者:admin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发展家政服务业,仅在2018年,就整合各类资金总计对家服培训投入近8000万元。

目前,全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其中,约34万人来自农村家庭,约20万人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人口。家政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精准脱贫、保障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被视为朝阳产业的家政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黔景”“钱途”向好。“家政36条”的出台与在贵州的落地,将让该行业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

加大培训 弥补从业人员大短板

贵州省贫困面大程度深。如何发挥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精准脱贫,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抓手,解决他们的从业大短板,让他们在城市实现就业并获得稳定收入。  大力推进省级家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为提升家服培训能力,解决制约家服人员就业技能短板,从2017年起,我省每年遴选一批省级示范基地,给予有关支持,还出台了《贵州省家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推进基地建设提质增效。  据统计,目前,全省创建了47个家服培训基地,认定了15家省级家服培训示范基地,基本覆盖全省9个市(州),同时给予了510万元省服务业资金支持。  整合资源加大培训支持力度。我省整合了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培训资金,统筹用于培训工作。2018年,总计对家服培训投入近8000万元。  提高对学员的培训补贴。全省统一补贴标准,家服培训按照110元/天补贴,培训期间统一安排学员食宿,并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天给予40元的生活补助,有效调动了参训积极性。此外,对贫困劳动力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到户籍所在县以外省内家服企业就业的,给予每人5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输出到省外家服企业就业的,则每人补贴1000元。  积极支持家政服务业市场主体。如针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包括家服企业在内的生产经营主体,按规定给予每人500元吸纳就业一次性补贴。  而针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指导、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的市场主体,实现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且提供1年跟踪服务,可按每人400元给予一次性跟踪服务补贴。   与此同时,全面推进“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工作。我省积极实施好商务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示范国际合作项目,省商务厅成立“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示范项目管理办公室。2018年,在全省49个贫困县开展家政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共计培训了300余人,其中精确扶贫户为181人,全年就业人数212人。 

提质扩容 贵州家政服务再出发

此外,为推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去年10月,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家协联合举办了贵州省家政服务技能竞赛,11支代表队的60名选手同台竞技。      预计到2020年,我省将有100万左右的65岁以上老人需要养老服务,全省将新增育婴服务岗位22万个以上,届时需要100余万家政服务人员。  多层次多样化家政服务需求持续呈刚性增长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是长期以来家政服务领域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甚至伴有失信失约、偶尔发生盗窃暴力等负面事件。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尚有较大距离。  据统计,到2018年底,我省与家政服务有关的企业总数为22766家,但有效运行的有3200家左右。  努力确保家政服务对象准确化、服务手段科学化、服务内容精细化、服务态度人性化、服务效率高效化,这是我省家政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近年来,我省家政服务业的部分经营主体主动求新求变,大力拓展服务范围,家政服务涉及门类项目逐渐增多,积极顺应市场需求。除提供常见的保洁、育婴、养老护理服务外,还开设月嫂、陪护、理财、保健等服务内容。  针对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双职工事业型阶层、白领阶层、高薪阶层,已有家政服务企业引入催乳开奶、商品配送、专业咨询、母婴服务、产后修复、养生等增值服务内容,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打造新型服务。  与此同时,我省已有家政服务企业积极探索员工制管理办法,或者探索员工制和中介制混合的二元管理办法。对于愿意长期留下来的家政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实行员工制,工资由底薪加提成构成,由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对自己购买了社保或者不愿意长留下来的人员则采用中介制,实行劳务分成,以人为本,灵活选择。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正式下发。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它让贵州家政服务业迎来又一个春天,含金量很高的36条政策措施,将系统破解行业的难点和堵点,推进家政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行业向“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持续促进家政服务扩容提质。

成就自己 也让他人生活更美好

53岁的王丽梅来自望谟县,在贵阳从事家政保洁工作已有7年。从农村到城市,目不识丁的她经过不断培训、努力自学后,不但能干好家务事,还能熟练发送短信、使用微信。  如今,她月收入5000元左右,已在贵阳买房安家。  来自省商务厅“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示范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8年,该项目的受训、从业人员,从事家庭服务类(包含老人、病人护理、家庭助理服务)的人均月工资收入可达2500元至4000元,担任育婴师的则可达3500元至8000元,而月嫂最高可达到16800元。   王丽梅们在成就了自己的同时,也让他人生活更美好。  近年来,我省经济增速在全国持续领先,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老龄化进程加快,为家政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家政服务业实际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其中,约34万人来自农村家庭,约20万人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人口。  “家政也是讲究学问的行业,从业人员正朝着知识型、专业化方向发展。”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罗戎说,目前该公司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对婴儿及产妇要有爱心,这是做“月嫂”的首要条件,文化水平不能低于高中,而“月嫂”必须懂育儿科学,合格的“月嫂”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此外,“黔灵女”家政坚持不培训就不上岗的服务理念,从服务心态、专业技能、与人沟通、风俗礼仪等各方面全方位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还合理安排各类免费的兴趣班,如手工、服饰搭配、妆容修饰、烘焙、西餐、插花等,让他们在提升自身技能与情趣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玉祥

杨国军实习生  陈子仪编   辑  张元斌编   审  陈玉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