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甘肃省推行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初探

甘肃省推行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初探

甘肃省推行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初探
日期:2016-04-26 点击:806次 来源:新华养老网 作者:admin

省三院医护人员为养老护理员讲解专业护理知识,传授实用护理技术。本报通讯员达瑛张婷婷

 

早在2005年,我省便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十三五”时期,我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高龄失能老人的增多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如何破解新形势下养老难问题?

 

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立足本地实际,探索践行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2015年以来,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政策,为医养结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我省还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所有医疗机构均能开设为老年人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养老新模式的大幕就此开启。

 

探索践行三种模式

 

“医中无养,养中缺医,医养结合一床难求”,说起我省养老市场现状,省卫计委副主任蒋新贵形象地总结。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省现有养老机构中配备医护专业人员的仅有1.29%,因不能较好满足老年人对医护服务的需求,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达40%以上。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省部分地区积极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医养结合的三种模式。

 

居家养老与日间照护相融合,建立特殊人群虚拟养老健康服务模式。兰州市城关区是兰州的中心区,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18.8万人,约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18.8%,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城区。2009年,兰州市城关区在全市倡导并率先建立了虚拟养老院,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辖区老人提供免费送餐、助洁、助洗以及医疗巡诊、免费查体、老年慢性病管理等健康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0万余名老人注册登记入院,2.7万多名老人长期享受养老服务。已吸纳各类加盟服务企业126家,建成6个街道社区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建成虚拟养老餐厅65家,可为老人提供就餐、生活照料、卫生医疗、保健康复、日常陪护、家政便民、家电维修、心理慰藉、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临终关怀等11大类230多项服务。该区研发的“健康养老”服务系统,已为2700余名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为老人提供健康指导、大病转诊等数十项服务。

 

医疗机构兼顾养老功能,建立医养结合分类服务模式。兰州市康乐医院始建于1992年,建院之初,医院便定位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及康复护理。经过20多年的运行,目前,在该院休养的90%都是60岁以上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5.96%,肢体方面残疾的占59.6%。据此,医院逐步形成了“医养结合、分类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

 

“托养老人在疾病突发、加重需治疗时,医院会及时提供专业治疗和护理服务,即转入‘医’的模式。当病情稳定康复后,可以转为‘养’的模式,进入养老服务环节。”该院负责人介绍,现在,医院已实现休养老人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全程无缝连接,无需家人陪护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今年94岁高龄的吴国桢老人有4个子女,分别在4个城市工作,老人故土难离,子女放心不下,但又无法说服老人。3年前,吴国桢住进兰州市康乐医院,从此,衣食无忧,有病也不怕,还有人作伴,远在外地的儿女们这才放下心来。

 

据悉,目前,像兰州市康乐医院这样成熟的医养结合机构寥寥无几,该院实际开放床位仅有150张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医、养、扶融合,建立陇家福幸福寓所模式。2014年,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平凉、陇南、白银等地,利用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后在队伍、技术、阵地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依托乡镇(街道)民政日间照料中心、计生幸福寓所等阵地,以计生健康促进管理队伍为主体,为集中供养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居家老人提供多元健康养老服务。

 

蒋新贵介绍,日间照料主要依托乡镇计生服务站阵地,打造集健康娱乐、生活照料、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为一体的陇家福幸福寓所;集中养老是指在一些比较大的养老机构引入医疗资源;居家养老则结合全省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对老年人在健康体检的基础上,甄别出健康、亚健康、老年病、慢性病人群,组建健康管理小组,定期上门进行健康管理。

 

陇南市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后,整合公共资源,在县、乡计生服务站所加挂健康教育所牌子,配备了B超、妇科治疗仪、理疗设备等医疗器械,成立健康促进模式指导小组,积极开展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陇南市试点县康县已建成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中心21个,覆盖当地1万多名老人。(本报记者宜秀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