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4月6日上午,东莞市家风建设工作室启动仪式在长安镇图书馆举行。据悉,“以工作室平台推进家风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属于首创。
启动仪式上,长安镇副镇长肖华茂表示,2014年以来,长安涌现出了一大批家风建设的典型代表,如言传身教培育出博士儿子的清洁工母亲熊玉香、把“烂仔窝”变成全国重点职中的南粤楷模曹永浩等。仅去年,长安就有20户家庭获评“东莞市最美家庭”。同时,该镇结合“道德讲堂”,深入到社区的祠堂、广场等地,在全镇开展了34场以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专场活动,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镇宣传文体局以“文明、感恩、责任、公益、家风”等为主题,紧扣青少年实际和需要,连续举办了六届“长安骄子计划”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影响了超过10万名的青少年。
接下来,长安镇将探索以家风建设为平台,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载体,整合各战线、各行业的资源,组建全市第一支好家风宣讲团和好家风志愿者队伍,开展“社会精英”进基层、举行家风家训专题党课、寻访家风家规、道德讲堂主题季、立家训、晒家风、家训挂厅堂等系列活动,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东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长安镇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铺开。
典型案列
熊玉香:清洁工培养出博士儿子
熊玉香,1963年6月出生,湖北人。她虽然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清洁工,却用最朴实的做人道理,培育出一位博士毕业并受聘到英国剑桥大学工作的儿子。
1994年,因生计所迫,熊玉香含泪挥别了9岁的儿子,来到东莞长安胜百吉鞋厂工作。“为了节省路费,我20年都没回家10次。”她说,多年来,自己省吃俭用,虽然收入低微,但每个月都寄钱回家。1994年,熊玉香的工资不过200多元,直到2004年,工资也才1000多元。但在2004年,儿子考上华中农业大学时,熊玉香直接拿出了毕生积蓄1万元作为入学费用。此后三年,除去助学贷款1万多元,儿子大学读书所花费的4万多元大多由熊玉香工资支出。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儿子考上了上海某高校公费硕博连读,成为家族的骄傲。
活动现场,熊玉香讲述了一件令她印象颇深的事。当年她的邻居安装了电话,有一次她打电话给儿子,儿子却不愿听,躲在角落里哭。“一开始我很伤心,我那么辛苦工作换了这个结果。”熊玉香说道,后来儿子给她写了封信,他在信里说,他不是不想念妈妈,反而有一大堆话要对妈妈说,但拿着电话又不知说什么,别人的妈妈都在身边,而他的妈妈只在电话里。“我感动涕零,把这个故事与工友分享,大家都很感动”。
多年来,熊玉香坚持每周给儿子写信。她用最朴实的做人道理教育儿子。当儿子以博士身份面对大家时,这位长相清秀的年轻人丝毫没有认为自己做清洁工的母亲太过卑微。回到父母简陋的出租屋,他说顿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而在任何时候,只要一提起儿子,熊玉香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说儿子这些年忙于读书,耽误了恋爱,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早点成家。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