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白沙洲街解放桥一带,31岁的周艳是有名的“家政西施”,她帮助近300位姐妹兄弟顺利上岗。在武汉理工大读大四时,就在汉正街一家品牌服装店做商品排列培训讲师,自己养活自己,服装店的老板也很欣赏周艳。
周艳毕业后被台资企业相中,做了三年,觉得朝九晚五的生活不适合自己,心里总觉得人生不该这么走下去,虽没想干什么,周艳还是辞职不干了。
周艳想了好几个项目:想开网店,是个时尚的事,但整天对着电脑,不适合自己;想代理服装品牌销售,成本太高。
一个偶然机会应聘到一家家政公司做前台,工作半个月时间,看着每天上门登记的客户,觉得这行不错,毕竟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的白领也没有时间在家打扫卫生,又对居住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这个行业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周艳觉得这行有很大的商机。
家里有现成的门面,为什么不自己干呢?说干就干,2009年9月,经过简单装修,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周艳的家政服务中心开张了。
开头就遭遇一记冷棒,开业5天没有一个客户,也没有联系到一个家政服务员。一个人在门店里苦坐苦等。
“怎么办?一定要想办法。”周艳说,她找到社区寻求帮助,又走街串巷宣传,慢慢地有人找过来应聘,也有人过来寻找服务人员。
由于来应聘的多是下岗的嫂子和进城打工妹,烧饭洗衣没问题,但如何与雇主打交道却是大问题,有的说话大声大气,有的不太注意穿着细节。周艳从北京订购全套最新的家政服务培训光碟,结合自己所学和工作经验,搞了一套培训方案,制定了规章和服务流程。
不到两年时间,培训和上岗员工近300人,提供了500余次家政服务,基本没有雇主投诉和服务事故,生意也越来越好。
周艳笑称,自己觉得很自在,每推荐成功一次家政服务,听到员工和雇主致谢,很开心。
周艳表示,创业无须刻意追求尖板眼,从不起眼地方干起,成功可能性更大。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