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家卫计委回应5亿人签约家庭服务

国家卫计委回应5亿人签约家庭服务

国家卫计委回应5亿人签约家庭服务
日期:2017-12-27 点击:698次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温淑萍

近日,有关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5亿人的话题引起热烈讨论。今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回应了什么是家庭医生、如何签约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是如何统计等问题……

12月17日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上,有消息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副巡视员刘立群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分级诊疗制度的一项重点内容。

关于5亿人已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说法,一时间评论众多,有的网友称离自己还要远……

今日午间,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目前,全国签约人数已完成任务目标,但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按照协议约定内容保质保量地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实事求是、有序推进,防止出现服务不到位现象。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开展,落细落实。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真正了解签约服务,建立合理预期。

据了解,签约服务工作是2016年5月启动的,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三是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预期较高存在差距。

关于家庭医生服务,事实上也是医改深入推进中的一个环节,家庭医生服务是实现基本医疗的一个方式,也是中国老龄化人口趋势下慢病管控的一个措施。而这一措施,一方面可以将社区的常见病人群、慢病人群的健康控制在较好曲线内,同时减少有病就涌向大医院的形势。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进,将有助于居民身体健康,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而一年多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各地实施推进,各地加强制度设计,丰富服务内涵,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目前,一般人群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完成了30%、60%的医改工作目标,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和“群众贴心人”的服务模式逐步深入人心。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此基础上,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据了解,目前,上述覆盖的重点人群主要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签约居民能获得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

另据此前卫生计生委消息称,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家庭医生团队的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

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称,2018年,要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