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16万人“大家庭”的幸福密码

16万人“大家庭”的幸福密码

16万人“大家庭”的幸福密码
日期:2017-06-09 点击:1539次 来源:新华社 作者:admin

一个社区,16万名居民,不到4个人就有1个志愿者;数十个家庭信任居委会,将自家钥匙委托保管;每到月初,国歌嘹亮,国旗在这里升起……这就是声名远播的武汉江岸区十分独特的百步亭社区。这里“小家”和睦,“大家”和谐,素不相识的人们一搬到这里,就如同搬入“熟人社区”。
  “72把钥匙”存居委会保管
   400多低保户、300多个独居人员、370多名残疾人、1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等,都居住在百步亭社区的文卉苑。在文卉苑居委会,存放着72把居民委托保管的钥匙。它们能够打开的不仅是居民的家门,更是社区所有居民的心门。
   两年前,独居老人庞云鹏因痛风在家晕倒,定期上门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敲不开门,紧急情况下用钥匙开门送医才脱离危险。现在庞云鹏将低保证、银行卡乃至现金都放在居委会保管,“我命都是居委会救的,还有啥不放心?”
   信任,是文卉苑居民将钥匙交给居委会保管的底气,也是百步亭社区近20年来区域不断扩大、居民人数增加后,仍能保持强大凝聚力的基础。
   楼栋中有老人就逢年过节上门慰问,有适龄儿童就联系解决入学,党员志愿者成为邻里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穿针引线的联络员。社区还邀请居民每月首个工作日参加社区升国旗仪式,每年春节、元宵节组织“万家宴”与“花灯展”,这些活动经年累月深入人心,已成为百步亭的传统。这些传统又进一步夯实了邻里信任的基础。

  “两长四员”志愿者“管得宽”
   在百步亭,每个楼栋都设有党小组长、楼栋长、卫生员、治安员、文体员、房管员“两长四员”,人数规模已经超过5000人。这批志愿者队伍真正发挥着末梢骨架作用。在“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氛围引导下,社区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1万名居民中不到300名志愿者,到现在16万居民中,注册志愿者就达到4万多人。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一群爱心大姐组成的“抱抱团”服务队志愿者,定期走进重症居民家中,陪同看病、擦洗换药;一批老党员组成的“管得宽志愿服务队”,路灯不亮、门窗破损、婆媳扯皮,各类鸡毛蒜皮小事他们都管……根据志愿者自身特点和特长,社区已建立190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

  “狗患”引发的“社区公约”
   百步亭建成后,居民陆续入住,养狗家庭增多。2004年4月,根据业主投诉,业主委员会张贴一份宠物管理规定草案,拟对破坏环境卫生的狗的主人处以罚款,对情节严重的狗“格杀勿论”。这引发养狗居民和要求严管养狗的居民之间关系紧张。经过三个多月的征求意见和反复磋商,社区最后通过《百步亭社区宠物管理公约》,约定在晚早7点之间,居民可在公共区域遛狗,但必须负责处理好粪便,明确违规的要相应接受处罚。
   借鉴这次“狗患”处理中的得失,百步亭形成居民“提议题”、多方“出主意”、群众“拟方案”、张榜“开言路”、组织“定公约”、表决“说了算”的“六步议事法”。“环境噪声污染公约”“敬老爱老公约”等140多项社区文明公约制定后,车辆占道、晨练噪音等社区棘手难题得以解决。

  “万家宴”等活动凝聚社区
   婆媳对夸、道德讲堂、家庭故事会、最美家庭评选,在百步亭“三天一个小活动,五天一个大活动,逢年过节必有活动”已成为社区惯例
   连续17年举办的社区“万家宴”活动,居民自制的上万道菜肴中,展示家训、美德等家风“传家宝”的菜肴人气最旺。动员居民写出自己家风故事,找出各家“传家宝”,共建社区“大家庭”。一系列探索与尝试,铸造了百步亭安居示范工程“品牌”。“百步亭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企业参与社区共建、物业融入基层治理等创新举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层治理体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说,武汉正全面推广“百步亭经验”,实施“红色引擎工程”。 据新华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