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今年春运,志愿者在广州火车站组建“爱心帮帮团”。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摄
好城
开篇语:
文明风尚是一个城市持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一个个感人瞬间,一件件感动故事,在传递着人间真情大爱,温暖着我们这座城市。
在新的时代下,广州哪些文明风尚在市民心中最获认可?最近,市文明办开展了广州市十大文明风尚调查。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实际,梳理归纳得出“十大文明风尚”。 新年伊始,广州日报从今天起推出“广州十大文明风尚”系列报道,带市民走进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感受城市新气象新风貌。
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广州正通向建设“志愿之城”的快车道:截至2017年1月,注册志愿者总数近137万多人,他们一共奉献3327万小时的服务。此外,社区义工(志愿者)66万多人,平台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达9924个,社区义工队伍近6000支,注册志愿者(义工)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5%,人均服务时间超过16小时,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互联网时代,广州以“志愿时”系统搭上大数据的直通车,至今全网注册人数已超747万。为了让志愿服务更贴近社会脉搏,广州正酝酿一系列激励举措,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情况有望纳入评优评奖、升学就业等考察评价体系,鼓励各类在校学生多投身志愿服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如何让志愿服务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州的答案是以覆盖全社会的志愿者组织为牵引,壮大队伍,完善专业化运行模式,让广大志愿者在第一线践行与传播社会文明风尚。
注册志愿者
占常住人口15%
在壮大层级化志愿服务队伍方面,广州在全市机关、城区、农村、校园、企业等社会各界建立志愿服务队伍16000多支,推动组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大队、队和分队)4364支,推动超过2000家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15%,其中党团员比例达43%,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占32%,志愿服务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为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自2010年以来,广州依托志愿者学院、行业志愿者培训讲堂、基层志愿服务培训课堂等平台,举办志愿者骨干培训班132期,举办各种专业志愿服务培训班56000多场次,培训志愿者超过100多万人次。将扶贫济困、应急救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赛会组织等志愿服务的程序方法,作为志愿者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传授服务基层群众的技能技巧,组建成覆盖交通、应急、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环保等20个行业近600个专业志愿队伍。
3年里
60.1万人次服务社区
为把社区作为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发挥社区的主导作用和居民的主体作用,让志愿服务站点“背靠社区,面向街头”,广州以150间志愿驿站、179个康园工疗站、168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支撑,构建社区全覆盖的志愿服务网络,志愿者“上街、入户、进门”,深入居民院落、沿街铺面、企业厂区和商务楼宇提供服务。2013年以来,累计开展主题活动410次,60.1万人次进社区提供服务,贡献超过350万小时志愿时,受惠市民达380万人次。
丰富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既方便居民群众,又让志愿服务成为大众的生活时尚。依托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广州积极统筹社会力量,从群众日常需求入手,经常性开展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家电维修、安全巡防、幼儿托管、老人陪伴、文化娱乐等志愿服务活动。2014年至今,全市共开展社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5000余场(次),仅2016年下半年共组织志愿者参与30余万人次,调动市民参与人数超过80万人次。
残障人员、独居老人、贫困学子、留守儿童、街头露宿者等弱势群体,以及一线户外工作者、春运返乡人员等特定人群,都需要社会关爱。广州对此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邻里守望”、“关爱空巢老人”、“冬日暖阳”、“志愿在康园”、“福袋传全城,爱心在广州”、“春运直通车,温情在广州”、“一起过大年,幸福在广州”等主题活动已成全民熟知的品牌,近200万特定人士得到帮助。以“志愿在康园”项目为例,开创了助残志愿服务O2O模式,121支志愿服务队2.5万名志愿者常年为残疾人士提供特色服务。 互联网+志愿:
747万人入“志愿时”系统
在实现全市志愿服务的资源整合、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方面,广州正让志愿服务工作搭上大数据时代的直通车。
广州“志愿时1.0”系统于2011年底上线。2014年10月迈进“志愿时3.0”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实现志愿服务全生态开放、扁平化运行,通过对接线上线下社会网络,使志愿服务进入百姓的生产消费、工作生活、婚恋交友等方方面面,演变成了首个全国性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益社交平台。目前,“志愿时”系统(全网)注册人数已超过747万,平台年均发布项目近万个,累计记录服务时间达1亿小时,在志愿服务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今年,广州又积极与全国“志愿云”系统对接,进一步扩展志愿服务的边界。
激励新招:
志愿者纳入升学就业考察体系
广州市将为全市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筹划出台《广州市志愿服务激励指南》,并推动组建“爱心企业联盟”,推出广州志愿者卡,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评优评奖、升学就业等考察评价体系,鼓励各类在校学生多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亮点项目:
“流动图书架”进山区 “我们的课余活动不会无聊,因为又有了这么多图书可以看!”2016年11月23日,从化区青协朝阳志愿服务总队“流动图书架”项目在吕田镇安山小学正式挂牌,安山小学的小学生们开心地说。此次活动中,从化区青协朝阳志愿服务总队“流动图书架”提供了第一期800本图书供该校学生借阅,工商从化支行、工商花城支行捐赠了450本图书和体育用品一批。 广州山区“流动图书架”项目是面向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校,在每个班级设立的图书存放架,把采购和募捐来的图书放在班级图书存放架里,方便学生随时随手翻阅借阅,帮助同学们丰富知识、拓展眼界、增进交际。
“流动图书架”项目于2011年从从化山区起步,不断凝聚社会爱心力量,茁壮成长发展,成为覆盖从化、增城、花都、白云、黄埔等区60多种中小学校、超过10名学生的大型公益助学项目。该项目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2013社区乡镇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推广奖、广东省图书馆学会“2012阅读推广案例交流活动”优秀奖、2014广州市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奖。
代表人物:
15年培训数千合格急救员
用专业知识培训了数千名合格的初级急救员,带领整个医疗志愿者团队致力在群众中推广救人自救急救技能……这就是从事志愿服务17年的“笨猪”侠徐暐杰,现任徐暐杰志愿服务工作室负责人、广州市越秀区众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大粤志愿服务队总顾问、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队长。
徐暐杰从大学开始至今参与志愿服务已17年,他和志愿者们通过参加各项志愿服务与志愿活动和各项志愿者培训教学来帮助弱势群体,为公益事业尽其一分力。从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到深山里的贫困小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他接手广青医疗队队长一职,带领团队努力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阵地化、长期化。在这段时间里,不论是在常规工作,还是志愿活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并努力探索,找到了一条健康的发展路线。接手至今队伍从原来的数十人到现在的数以千人,年总队总计服务时数比起2007年度翻了几倍。
2014年在广州市越秀区文明办指导下,徐暐杰以个人名字成立了“徐暐杰志愿服务工作室”,通过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跟着他一起为大爱广州奉献力量。
广州十大文明风尚
热心公益献爱心
社会交往讲礼仪
志愿服务乐奉献
友爱车厢让座位
崇尚好人学模范
自觉排队有秩序
看灯通行保安全
文明餐桌不浪费
广式服务暖人心
孝老爱亲树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