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原标题:保姆县长放弃回北京扶贫天镇)
王剑辉亲自送“天镇保姆”到北京
人物简介
王剑辉,男,汉族,1963年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大同市政协副主席。曾获得 “2015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等荣誉。
2012年4月,国家人社部正处级干部王剑辉到国家级贫困县天镇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2014年,当第一期扶贫工作任务结束时,他被县领导和当地群众竭力挽留,继续在天镇扶贫。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他主动放弃回北京国家部委工作,选择留在了山西。4年来,他满含深情,用脚板精准地丈量着脚下这片贫瘠的土地,精准扶贫,让2.73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6年5月,王剑辉当选为大同市政协副主席。他离开了天镇县,天镇县的百姓却记挂着他的好。
保姆杨素芳:没有王县长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没有王县长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以前,我们家穷得连块豆腐也吃不起;现在,我们已经有十几万元的存款了。”1月9日,仍在北京当保姆的天镇县李家寨村村民杨素芳,在电话里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记者说。
说起和王县长的相识,那还是在王剑辉刚来天镇县挂职副县长的第一年。那时,王剑辉发现天镇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但农村劳动力却很丰富,尤其农村妇女“闲人”很多。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王剑辉,知道北京家政服务市场人员缺口大,于是,他提出“万名巾帼闯京城,劳务增收创新业”的扶贫工作思路。但让这些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妇女走出大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当时我们思想守旧,认为当保姆就是伺候人,低人一等,会让村里人瞧不起。所以,大家宁可守在家里过穷日子,也不敢走出去。”后来,王剑辉带领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坐在农家炕头上与农民一起拉家常,算经济账,算长远账,为大家进京创业、脱贫致富做思想动员工作。
杨素芳和家里人被王剑辉的真情打动了,她成了第一批被王剑辉“护送”到北京做家政服务的“天镇保姆”。
第一批到北京当保姆的,还有天镇县盛家庄村村民温树渔等共19名农村妇女。
温树渔对记者说,第一次去北京,王剑辉看见她们没有像样的衣服穿,就自掏腰包给她们买衣服;知道她们没出过远门,就一步步教她们乘坐地铁、换乘公交,“王县长还帮助我们选择服务的家庭。到现在,我干保姆快4年了,已经在老家盖起新房子了。”
天镇县妇联主席王雁峰对记者说,“天镇保姆”的劳务输出,已经使4000多名农村贫困妇女充分就业,这些“保姆”每年可以为全县拿回劳务收入达1.3亿元,带动4000多个家庭1.24万人实现了脱贫。
为了提升保姆的服务技能,王剑辉通过社会各界捐助,在天镇县创建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并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在家政培训中率先引入心理学和德孝文化的培训。为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他还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保姆党支部,产生了中国第一个保姆党员,培养了3名预备党员和30名积极分子。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名脱贫先进保姆当选为天镇县党代表,1名保姆成为天镇县政协委员。
如今,“天镇保姆”已经成为一个品牌。
种植户刘忠:感谢王县长让我试种高产马铃薯
“如果不是王县长,我家的地到现在也只懂得种玉米。按现在的行情计算,种玉米的农民今年都没挣下钱,有的还赔了钱。因为听从了王县长的建议,我试种 荷兰15号 马铃薯,不仅土豆大丰收,土豆收获以后,还又种了一茬芥菜,加起来每亩地至少收入5千多元。”1月10日,天镇县南河堡乡顾家湾村支部书记刘忠高兴地对记者说。
顾家湾村是王剑辉在天镇县工作期间的定点扶贫村。2015年年初,王剑辉告诉刘忠,说山东潍坊有一个叫“荷兰15号”的马铃薯新品种,不仅产量高、口感好,而且生长期短、上市早,希望他能一起去考察一下。
考察结束回到天镇后,农业技术人员也觉得此项目可行。于是,王剑辉建议刘忠先找种植户试种100亩。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王剑辉又专门从山东聘请来农技人员,到地头手把手给种植户作指导。
当年7月初,别的土豆还在刚刚开花之时,顾家湾村试种的“荷兰15号”已经开始收获了。为了让更多的农民看到种植土豆新品种的好处,王剑辉在顾家湾村专门举行了“荷兰15号”马铃薯示范种植收获现场会。
“当时在收获现场,看着满地的马铃薯,村民们惊讶得合不拢嘴,邻村也有不少人跑来围着看。”刘忠对记者说。后经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测产,该品种马铃薯亩产达到9750斤,种植户农民实现了产量、收入“双翻番”。因为“荷兰15号”生长期短,今年,王剑辉在土豆新品种继续推广的基础上,想要带领农民探索在晋北地区种植二季作物。
王剑辉在天镇县工作期间,调研发现天镇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植养殖维持生计。为了让更多的人脱贫,他一直琢磨让贫困农民在增产增收上做文章。
针对天镇县自然气候和土地特点,王剑辉引进了苦荞种植新品种,协调企业免费提供种子,订单种植、保底收购,在4个乡镇开展试点种植1200亩。他从中国轻工总会引进了新型饲料加工技术,在顾家湾村永存合作社建立了生物秸秆饲料加工和养殖基地,并注册商标,打造了“边城羴”无公害肉品。目前,合作社养殖的羊、猪、鸡已经出栏,肉质鲜嫩,成功打入高端市场,产品价格翻倍增长。
这些举措可带动近万人脱贫。
残疾人李晓飞:王县长让俺学会盲人按摩技术
“是王县长让我学会了盲人按摩技能,也是他帮助我在大同市开了按摩院。现在我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可以养活我的老婆孩子。”1月9日下午,盲人李晓飞对记者说。
李晓飞,天镇县南河堡乡南河堡村人,今年34岁。他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后又视网膜脱落,还得过白内障,基本等于双目失明。
2013年,李晓飞去北京做手术,王剑辉获知情况后专程到医院去看望他。那时,李晓飞对王剑辉表达了他想学习盲人按摩自食其力的想法。哪成想,王剑辉把李晓飞的这句话记在了心上。回到天镇后,他多方筹措资金,开始举办盲人技能培训班,李晓飞就是在那里学习了就业技能。
后来,有天镇县周边县的盲人听到李晓飞学习盲人按摩的消息后,托人找王剑辉想要来学习,王剑辉爽快地答应了。李晓飞告诉记者,现在和他合伙开盲人按摩院的是个阳高人,他们是盲人按摩培训班的同学。
李晓飞说,即使现在,王剑辉也特别关心他们。2016年7月的一个晚上,王剑辉从天镇回大同市,路上就给他打电话,让他晚上别准备饭,等他过来一起吃。谁知王剑辉临时又遇上别的事,那天正好还下雨,他以为王剑辉不来了。哪里想到,晚上快9点了,王剑辉抱着一堆菜进来了。一进门,他就张罗着做饭。李晓飞对那顿饭记得特别清楚: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盘南瓜炖土豆、一盘炒西葫芦,还有天镇的熏猪蹄。临走时,王剑辉还安顿李晓飞:“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
据悉,王剑辉主导并创办的盲人按摩培训班,是我省首个县级盲人按摩培训班。目前,共培训35名残疾人。培训结束后,王剑辉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其中3名盲人学员就读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不仅让他们学到了自食其力的技能,而且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培训班的学员,除李晓飞两人实现自主创业,开办了“盲人按摩院”,还有23人成功就业。
王剑辉在天镇县挂职4年,他没有把自己“挂”起来,他扑下身子,帮扶百姓脱贫,受到了百姓的好评,探索出了一条造血式、全方位、精准的扶贫新路子。2015年12月11日,在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上,王剑辉作了题为《天镇县保姆:探索精准扶贫有效途径》的发言,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节目,《新华社内参》《瞭望》杂志和《山西日报》《山西晚报》等媒体,都曾对王剑辉的事迹进行报道,在全国反响强烈。山西省省长楼阳生曾这样评价王剑辉:“事迹感人,成绩显著,精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