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PPP仍然将是养老院建设的主要方式 国务院发文消除养老PPP推进障碍
未来PPP仍然将是养老院建设的主要方式 国务院发文消除养老PPP推进障碍
日期:2016-12-27 点击:777次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作者:admin
养老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完全市场化的条件还未成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督,因此,未来PPP仍然将是
养老院建设的主要方式。国务院最新出台的文件旨在扫除养老PPP项目中的一些障碍。
国务院办公厅23日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出对在养老服务领域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的项目,可以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建设。
《意见》提出,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置改革过渡期,加快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到2020年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应不超过50%。
这意味着增量部分将以民营养老机构为主,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设施也将大规模推进。
在备受关注的定价方面,《意见》称,对于政府运营的养老机构,以扣除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后的实际服务成本为依据,按照非营利原则,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对于以公建民营等方式运营的养老机构,采用招投标、委托运营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运营方,具体服务收费标准由运营方依据委托协议等合理确定。
《意见》一大亮点是,养老服务领域若采取PPP方式的,可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建设。
“这将解决长期困扰PPP养老项目的土地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土地成本,从而提升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另外,也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条件提供灵活性,政府入股在赢利时可以分红,不赢利时可不分红,支持社会资本。”金永祥称。
此次《意见》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扩大面向居家社区、农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服务资源,结合实际提出养老床位结构的合理比例,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
这种规定改变了以前只关注床位数而不强调床位种类,按床位数进行补贴而不考虑受益老人情况的政策取向,健康老人受政策补助将会减少。养老的政策用力方向更加合理,为养老PPP发展明确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异地结算问题已经提上日程。
目前很多养老PPP项目推进不力的制约因素是医疗体制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消除养老PPP项目发展的一大障碍,推动养老产业更加适合老人候鸟式生活和
养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