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杂志精选】“新”家庭服务之住、行篇

【杂志精选】“新”家庭服务之住、行篇

【杂志精选】“新”家庭服务之住、行篇
日期:2016-12-12 点击:712次 来源:家庭服务 作者:admin

在传统的业态和观念中,家庭服务无外乎就是家政的几大服务种类——普通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母婴护理以及病患护理。但近几年来,情况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消费者从满足于温饱向追求品质生活成长,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大批创业者涌入生活服务市场,推出了不少标新立异的服务产品;还有家庭服务与社区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物业公司开始做家政,家政企业开始承接物业服务……

这些变化带来了家庭服务市场体量的迅速膨胀,而变化背后是一场消费升级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场景革命”。

以前更多是消费者需要商品和服务的时候,去找商家找门店,现在是消费者不动,在家里和社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服务,消费的场景从商家变成了家庭和社区,并由此衍生出多层次多品类的服务,甚至不乏充满想象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技术。

服务端的变化推动产业的变化,家庭或社区的消费场景串联了各类服务提供者,比如家庭这个场景里面,可以连通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所有服务,由此一个全新的社区生活服务商业生态开始形成。

可以说,这是社区生活服务产业的雏形,也是对传统家庭服务业态的全面升级,一个新的家庭服务的概念正在形成,那就是由不同的服务提供者协同配合,围绕家庭提供一整套生活解决方案。

任何家庭服务企业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闭门造车、单打独斗,而是必须在这场消费升级和消费场景革命中,找到自己在新的商业生态中的位置,选择适合的服务品类,甚至创造性地培育新的服务品类。

本期《家庭服务》杂志围绕家庭服务市场的变化,梳理了目前家庭服务中的代表性服务品类,还将在今后的采访报道中不断加入新的内容,以系统总结“新”家庭服务的外延和内涵,明晰家庭服务的产业链条。

往期回顾:【杂志精选】“新”家庭服务之衣、食篇

1

搬家服务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搬家时会首选搬家公司,因此市场对于搬家业务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搬家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专车以及专用吊装、打包、拆卸设备,比如高空吊车、叉车等。

搬家服务的费用,主要是参照搬家行驶的里程、居住楼层高度、家电尺寸、易碎品、高档家具等物品以及人工搬运距离等因素。现在一些搬家公司还附带新居开荒保洁业务。目前市场上提供搬家业务的公司很多,大一点的公司有58 同城、蚂蚁搬家、四通搬家等,很多家政公司也有搬家的业务。

虽然搬家行业发展迅猛,搬家市场不断扩大,从业人数众多,但是因为缺少行业标准,服务的规范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家庭装修服务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逐渐提高,围绕着互联网家装市场的暗战早已悄然打响,不管是巨头还是传统的家装公司,都纷纷涌向了这个巨大的家装O2O 市场,目前抢占家装市场的主要有5 大类企业,除了传统的家装企业,还有跨界类、房地产类、材料商类和资本类企业。大部分的家装企业主打的都是“套餐装修”的理念,即整体家装。他们给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种类很多,有套餐血拼、促销打折、建材团购、装修补贴、装修信贷等。

家装虽然客单价很高,坐拥万亿市场,但服务频次低、链条冗长,在传统模式中本身就存在着偷工减料、各环节私自牟利的现象,服务评价差。虽然互联网在改造行业,但也很难一蹴而就,且大量传统家装只是披上互联网的外衣,模式本质变化不大,服务模式的成熟还需假以时日,个性化和标准化将会是行业内竞争的关键所在。

上门家电维修服务

很多人都会遇到家电坏了却不知道去哪里找人维修的难题,除了通过满楼道的家修小广告叫师傅之外还能上网找师傅,但是往往要价很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现在人们已经渐渐习惯上网搜索了,O2O 上门维修服务应运而生。目前较火的上门家电维修公司有万能小哥、家电管家、蚁匠家修、唯修汇、神工007 和e 师傅等。

一直以来家电维修的痛点比较多,面向消费者一端有家电维修乱收费、上门速度慢等问题,而面向厂商一端,也有他们的痛点,比如厂商不愿意投资那么多给售后服务,且自己的售后服务团队也不一定专业。如果上门家电维修能解决好这两方面的痛点,未来发展会很好。

物业服务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物业管理一直是个烫手山芋,一方面物业公司在不断攀升的物业管理成本与日渐微弱的盈利中挣扎;另一方面,住户的满意度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由于物业服务不到位、不及时,以及沟通方面的问题,对住户来说物业费的收缴与享受到的服务始终不成正比,往往导致物业公司与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紧张。

物业公司扮演的是全社区系统的守护者,负责维护治安,维护水、电、供暖等基础设施,确保环境卫生,看管公共空间,催缴物管费用,甚至还须留意登记房屋入住情况,监理装修施工,处理邻里纠纷等各种庶务,是业主身边的“大内总管”。物业公司要想抓住社区居民,必须从服务品质上下功夫。

现在物业服务正向业主家中发展,开始丰富服务种类,提供各类围绕家庭的社区服务或一对一的到家服务,满足居民在社区内的需求。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也正以物业为突破口,准备渗透进社区。在未来,物业服务和家政服务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代之以社区服务的概念。

保洁服务

应该说家庭清洁是最早“外包”出去的家务劳动,也是比较容易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类别。家庭保洁是指专业保洁人员使用清洁设备、工具和药剂,对居室内地面、墙面、顶棚、阳台、厨房、卫生间等部位进行清扫保洁,对门窗、玻璃、灶具、洁具、家具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以达到清洁环境、杀菌防腐、保养物品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有将近二十个服务项目:开荒保洁、钟点工、家电清洗、除尘除螨、地板打蜡、沙发清洁、玻璃清洗、杀虫消毒等,有些项目下面还细分了多个小类。目前很多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网站和App,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App 的方式预约保洁服务。

虽然保洁服务是高频服务,但一直以来,保洁行业服务水平都参差不齐,行业集中化程度偏低,缺乏认知度。虽然现在互联网公司给保洁领域注入了新的血液,但“上门服务”的核心不在于“上门”,而是在于“服务”。服务质量的标准化,才是这个行业企业所需要追求的核心竞争力。

房屋维修服务

不管你在北上广还是小乡村,也不管你是住自己的房子还是租住房子,一定都会遇到下水道堵塞、水龙头漏水、保险丝烧掉之类的闹心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只能打电话给物业或者翻报纸上的小广告,其结果是面临各种漫天要价的风险。家庭维修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已成为市民的一项刚需。

在传统家庭维修行业里一直存在着时效性差、价格不透明、维修服务水平低、安全难以保障、缺乏标准化服务等问题。繁琐的维修流程导致用户等待的时间成本过高,维修市场的价格不透明导致上门服务经常收取过高配件费用,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拉低服务质量,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365房无忧、宅快修、OK 快修、奇维屋等新出现的互联网房屋维修平台都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以业主和工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统筹整合线上线下各种资源打造的房屋日常维修、改造翻新和整屋设计装修的平台。这些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维修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虚高报价、偷件换件、价格与服务不透明等问题,让用户不用再东奔西跑,减少用户购买的时间。

虽然这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客户的下单问题,但是线下实际维修的体验好不好,还得由公司的服务水平决定。

家庭园艺服务

开车路上拥堵,到了花市又找不到车位,网络下单预订鲜花、订绿植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到店率越来越低。随着消费升级,鲜花象征着品质生活和时尚前沿,主打周期性配送的订阅式鲜花消费模式也逐渐被消费者认可。

鲜花被誉为“绿色股票”,价格飘忽不定,市场阴晴难测。然而,鲜花行业并非只有价格不明这个难题,还有物流配送也是鲜花电商躲不开的一个硬伤。一边是待开垦的数十亿元的市场处女地,一边是产品配送、非标准化的行业难题,这便是当下鲜花同城速递业的尴尬现实。

目前市场上除了给消费者提供鲜花、绿植配送服务之外,还有为用户提供绿植上门养护服务的,有通过线下教学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养花之忧的,有把园艺爱好者、小区保安、门卫资源笼络起来,让他们以区域合伙人的模式承包社区养护业务的。

家庭园艺及鲜花市场空间很大,消费者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和多元化,要想在这块领地里找到出路,各公司还要想办法多开辟一些服务形式。

公寓租赁服务

一线、二线城市房价疯涨,很多年轻人选择租公寓,而非买房。租赁市场新秀——长租公寓作为巨大的蓝海,又有政策红利的支持,近两年来遍地开花。

目前国内提供公寓租赁的平台有魔方公寓、贝客、安心公寓、未来域、函数公寓、新派公寓、万科驿、Color公寓、Warm+ 公寓、城家等。租赁方式主要有三种,集中式长租公寓、分布式长租公寓和融合模式公寓。

虽然市场很大,但是公寓的前期投入大,获客成本高,需要线上线下运营相结合,在这种重模式下需要快速跑马圈地来占领市场。高投入和不对等的规模发展,导致公寓租赁普遍处于盈利薄的困境。同时由于并非持有型物业,加之频繁变动的租客,使得分散式长租公寓的物业管理有着与生俱来的高难度。

2

快递代收

许多人经常网购,可白天上班家中没人,难以亲自签收。小区物业虽可暂时寄放,但因无人专管,丢失或拿错情况时有发生。一般快递员连送两次都找不到业主的话,就要求其自行前往公司取货。

快递最后100 米是快递业务高速增长的一个瓶颈,也是快递巨头、电商巨头以及独立的第三方企业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分以下三种:一种是智能快递柜,例如丰巢、E 邮柜、京东自提柜、速递易以及邮宝、鸟箱、派速魔方等;另一种则是快递代收发,典型代表有面向社区和校园的阿里菜鸟驿站、面向社区的蓝店等;最后一种是小区超市、洗衣店、打印店等小店提供的有偿代收快递服务。

代收快递的服务貌似不起眼,但却可以作为增值服务轻松嫁接到社区现有服务门店或平台,或借此契机,切入社区,成为连接社区居民、构建新的社区服务平台的第一棒,未来可以想象的空间并不小。

社区出行

随着城市空间越来越大,新小区、老城区、商业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即便公交地铁网络绵延上千公里,如果最后一公里存在盲区,便民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如同足球比赛,攻势再猛,临门一脚腿软就会前功尽弃。

市民出了家门,无论是上班还是办事,距离公交站、地铁站都存在一定的距离,近的可以步行,远的则要骑自行车或坐小公交,这段路程被称为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但是如何突破这一公里,不是想干就能干的,因为这一公里已经延伸进了社区物业的范围。优步选择与物业合作社区打车站牌,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帮助解决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据了解,此前滴滴快的也在上海等地推出过类似的候车站点。

在社区、写字楼设立站点,解决了早晚高峰打车难、用车难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把车站维护成电子屏,把周边的商圈、物业、生活所需都放在这个平台上,和物业公司合作,带来更高的社区服务满意度。

特殊人群出行

残疾人、儿童、老年人群体的出行,一直是一个难题。为了帮助最需要安全出行的特殊人群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享受更有尊严的出行,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尖端产品。

如协助在高楼里升降类的载人爬楼机、可搭载轮椅的升降式福祉车等,适用于长距离出行类的无障碍出租车(相比普通出租车,无障碍出租车车体更加宽大,车厢后门还设有专门为拄拐杖或行动不便的乘客提供的可旋转出车外的坐椅)、无障碍公交车(有轮椅专用的阶梯),以及高科技产品类,日本筑波Cyberdyne 公司等研发的人体外骨骼产品,被称为“混合辅助肢体”(HAL),主打以意念控制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日常行动更加便捷安全。

由于监管等问题,无障碍设施导致特殊人群发生意外伤害的“二次障碍”也常常存在。如何避免“二次障碍”也成了社会需要关注的新课题。

相比各类为健康人群、成年人群提供的出行服务,特殊人群的出行服务可以说是家庭服务中的刚需,如何用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区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共同探索解决。

代办跑腿

网购改变生活,现在许多人习惯了动动鼠标或点点手机来购买衣服、零食等生活用品。而这种足不出户、坐等上门的当代都市人生活习惯,让许多商家找到了新商机,热火朝天地做起了“跑腿”生意。

代买外卖、代跑腿、代排队、代手机维修、代车辆保养年检……无所不揽,仅代买外卖一项,就包括正餐、下午茶、星巴克、早餐、夜宵、饮品、鲜花、水果等,有的还专门列出了当红的小龙虾。

许多代办跑腿员原本从事快递行业,仅以“跑腿”业务作为收入补充,有空时接单。事实上,此类跑腿软件不仅为懒人谋福利,也为勤快人士提供了赚钱机会。有的企业如物业公司等,则正在考虑利用工闲时间接单跑腿业务,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不过“跑腿公司”虽能给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且有些业务涉及个人隐私,出于安全的考虑,“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代’了之的”。

上门车辆保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汽车几乎成了一个家庭的标配,但也时常听到不少车主抱怨养车带来的苦恼:停车难,养车贵,洗车都翻了好几倍……目前车主养车有三个核心痛点。第一,担心价格欺骗,被诱导过度消费。第二,担心技术不专业,配件品质没保证。第三,等待时间过长。

与传统汽车维修门店不同,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实现送服务上门以及服务和价格透明化。

在过去的两年中,一大波创业者涌入上门养车O2O 这个领域,刚需市场的存在,确实让这种模式一出生就备受追捧。洗车不用再去洗车店排上大半天,手机下单就一切搞定;汽车配件更换也不用再到汽配市场挨宰,定好零件,约好时间地点,自有商家上门更换……

然而好景不长,资本寒冬的来临,给对资本有更大依赖性的上门服务行业沉重一击。许多企业经历过初期的“烧钱”后,反而进入了不断亏损的怪圈,盲目的扩张则更加重了企业自身的负担。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把目光从“价格竞争”聚焦到服务质量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