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线护理员张凤芹:护理工作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

一线护理员张凤芹:护理工作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

一线护理员张凤芹:护理工作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
日期:2016-11-30 点击:701次 来源:新华养老 作者:admin

图为张凤芹帮助老人完成拼图

 

  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时,张凤芹说,“照顾老人,就像平时照顾自己爸妈一样。”在张凤芹看来,照顾老人就是要把照护对象当做亲人对待。

 

  换位思考,让自己坚定信念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凤芹成为了一名养老护理员,最初遭到了各种质疑,张凤芹说,很多人认为照顾老人又脏又累,担心她不做来,但人人都有变老的那天,都有需要照顾的时候,“如果换成我们自己,我们会讨厌自己,会讨厌照顾自己的人吗?”换位思考一下,事情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44岁的张凤芹,每天负责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帮助失能老人洗漱、擦身、喂饭、喂药.......她自己也数不清一天要去老人的房间巡视多少次。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老人中多为失能失智,半自理老人,张凤芹与这些老人之间默契十足,要为老人翻身,在老人的配合下迅速完成。“这完全得益于在照护老人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配合度。”

 

  张凤芹说,曾经有一位刚刚入住的老人,为他换衣服时,便会受到推搡,不让自己去接近他。她说,“遇到这样的老人就要有耐心,要用热情去感染他,比如在泡脚时多为他搓搓脚或做一些脚步按摩,用小细节一点一滴地感化他。”

 

  家庭和机构的关爱,让自己坚持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就在这不到30万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占到一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占到七成。养老护理基本成了“老同志干不动、中年人嫌太累、年轻人不愿干”的行业。

 

  地位低,是我国养老护理员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张凤芹说,自己的儿子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做护理员是件丢脸的事情。“我儿子对我说,妈,只要这份工作你喜欢,你身体状况允许,我就支持你。”她说,儿子的支持是自己坚持工作的一大动力。

 

  张凤芹把自己比作养老驿站的“先锋”,她说,“照护老人的工作又脏又累,但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照护老人是一个护理团队在一起努力,在这里有组织,有标准的服务流程,大家分工有序,相处和谐,互帮互助,我非常喜欢这里。”

 

  员工喜欢在这里工作,不仅与团队精神有关,也与企业的激励政策和人性化的管理有关。龙振养老集团除对员工实行明确的绩效管理制度外,每到逢年过节,都会为员工准备过节礼物,对那些离家较远不能照顾父母的员工进行“精神慰藉”,生活上对员工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关怀,让在这里工作的员工感到了“家”的温暖。

 

  工作改变观念,以后也要机构养老

 

  以前,张凤芹认为去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是儿女不孝顺才被送到养老院。但通过几年养老机构的工作,她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她发现儿女将父母送到养老机构来,不是因为不孝顺,而是由于工作等多方面原因,为了父母健康与安全着想才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其实儿女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父母尽孝。

 

  据了解,北京龙振养老集团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主要以居家养老为服务内容,优先面向三里屯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收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此外,也面向有日间需求的60岁以上老人,为其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管、短期托养、老年餐桌以及生活照料等上门服务。

 

  在三里屯社区养老驿站工作的时间越久,张凤芹越感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越来越多老人的必然选择。“有时老人子女不在家,自己不能买菜做饭,便来这里吃小饭桌;有的老人子女白天工作忙只有晚上才在家,这里离家又近,老人便会选择日间照料的服务方式,白天来这儿,晚上回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张凤芹说,居家养老是一种灵活的养老模式,它是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灵活、多样、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不仅能得到好的专业照顾,儿女也不用担心父母的健康、安全问题,等自己老了,也会选择去养老机构养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