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她们扬小家之善成大家之融

她们扬小家之善成大家之融

她们扬小家之善成大家之融
日期:2016-11-22 点击:684次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admin

南通市妇联将巾帼志愿服务的供需双方锁定“家庭”,探索实施“邻里守望·家庭互助”巾帼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个人的困境势必与家庭的困境相互关联,家庭服务家庭的组合形式,更能寻求受助对象与服务者之间的共同点,为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切实帮助一批困境家庭增能除忧;另一方面,以家庭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旨在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正家风、扬善义、促和融。

实施“邻里守望·家庭互助”项目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调研排查定试点。重点掌握困境儿童、老人、单亲妈妈等群体所在家庭的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并综合考量困境家庭分布情况、受助意愿、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当地实际等因素,选取了22个乡镇(街道)或村(社区)作为试点,实施22个“邻里守望·家庭互助”子项目。二是落实家庭定主体。对受助家庭和志愿家庭进行再分析,根据家庭成员年龄结构、供需对接可能性等参考因素,引导双方按照“一对一”或“二对一”方式结对,保持服务双方的稳定。共有226户志愿家庭结对帮扶210户家庭。三是因需制宜定服务。在服务内容上,除了共性服务举措外,各志愿家庭还针对受助家庭中的困境儿童、单亲妈妈、困境老人这三类重点服务对象,设计个性化的人本服务。在服务频率上,对儿童家庭的服务以周末、节假日等课余时间为主,一般1至2周对接一次,寒暑假期间相对集中;对老年家庭的服务,身体状况良好者,一般每周对接2至3次,高龄独居、身体状态不佳者,每日电话或者上门探望;对单亲家庭则根据实际情况在日常保持对接的基础上,每月不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在服务方式上,对儿童家庭的服务以亲子组合服务模式为主;对单亲妈妈家庭以小组服务模式为主,有未成年子女的兼具亲子组合模式;对老年家庭则以相对固定家庭成员或轮流服务为主。

“邻里守望·家庭互助”项目实施以来,受助家庭问题有所好转,志愿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妇联组织影响辐射更深,民风社风更加淳正融洽。22个试点子项目的实施,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见诸日常百姓家的凡人善举,成为一种风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