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服务业已成青岛第一大产业 四大短板仍亟需补齐

服务业已成青岛第一大产业 四大短板仍亟需补齐

服务业已成青岛第一大产业 四大短板仍亟需补齐
日期:2016-11-17 点击:555次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admin

原标题:服务业已成青岛第一大产业 四大短板仍亟需补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服务业是青岛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是创造有效供给、释放内需潜力的推进器。近年来,青岛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7%,其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9%,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优化升级的第一大产业。

为使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市发改委近期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入手, 结合“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照全国其他同类城市,对青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力求对症下药,尽快补齐服务业当前存在的明显短板与不足。

当前存在四大短板

“‘十二五’以来,青岛服务业总量稳步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机制体制不断创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逐渐形成,发展环境也有较大改善。但是与服务业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动力不足、层次不高、创新不强、机制不活等四个亟需补齐的短板。”市发改委服务业局一位负责人指出。

一是动力不足,对经济发展带动偏弱。受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青岛服务业增速呈回落态势,由2010年的14.4%下降至2014年的7.9%,尽管2015年回升至9.4%,但增速仍低于杭州、宁波、南京、深圳四个城市,这些城市去年的服务业增速均在10%以上。目前,青岛服务业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7位,排名在武汉、成都、南京之后,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比例也有所下降,而同期,广州、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深圳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持续提升。

二是层次不高,发展质量较为粗放低效。从去年的服务业数据看,青岛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比重偏低,金融业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为11.7 %,分别比深圳、济南、宁波低12.7个、4.9个和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52.1%,低于北京的65.4%、上海的55.6%和南京的55%,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差距更大。同时,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品质化精细化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创新不强,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这些年来,青岛以第三方支付结算、移动支付、股权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较慢,股权创投企业仅300多家,远低于深圳的8800家;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企业较少,连锁经营企业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仅为30%,比深圳低25个百分点。同时,旅游业缺乏优质产品,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较少。

四是机制不活,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在电商领域,青岛电子口岸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建立涵盖经营主体和电商进出口全流程的综合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在融资租赁行业,与天津、上海相比,青岛抵押登记实现难、资质许可获取难等问题突出;在融资担保行业,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不足,风险共担机制不够完善,抵押物范围较窄。

有的放矢转型升级

“针对这四个明显的短板,下一步,青岛将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企业跟踪服务,突出重点改革先行先试,有的放矢地解决服务业在生产组织、要素配置、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个性问题,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突出重点项目建设。青岛已围绕高端服务业发展,确定了558个“千万平米工程”支撑项目的建设计划,按区市进行责任分解并纳入年度考核,同时全力抓好103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力图以“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服务业发展动力,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

突出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围绕服务业短板,着眼服务业企业,青岛确定梳理选择100户服务业重点企业、100户重点纳税企业和25户新兴和创新型企业,纳入重点服务企业清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银企对接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对2011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进行梳理,整理摘编了旅游会展、电子商务、品牌建设、家庭服务、健康养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约220多条具体的惠企政策,方便企业查询咨询。

突出重点改革先行先试。针对服务业创新不强、机制不活的问题,青岛将突出重点改革先行先试,以此带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一是争取国家服务业改革试点。今年确定了15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上半年8项改革试点获得国家批准,包括国家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综合示范区、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财富管理金融改革第二批创新试点政策等。

二是出台实施服务业扶持政策。制定实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全年可为企业减负近60亿元。落实工商业和大工业电价调整政策,全年可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20亿元。

三是谋划服务业发展重大战略。制定实施区域性服务中心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培育金融贸易、运筹决策、门户枢纽、创新创意、时尚消费等五大服务功能和十大现代服务业。

“十三五”期间,青岛将以金融、信息服务为核心,以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高端化能力建设为主导,以业态模式创新、形成辐射带动竞争优势为主线,着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现代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加快形成较为发达的服务经济结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