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1946年10月14日,二十五个国家的六十四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这一天也被选定为世界标准日。世界标准日的目的是提高对国际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要。
家庭服务行业正处在标准化建设的探索阶段,一些国标和地标也相继出台。宁波市在家服标准化建设中进行了积极实践,运用培训考核标准化助推人才培养升级。因此本期微信特别介绍宁波市的做法,供行业借鉴。
宁波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编制的目的,是为建立一套科学、统一、完整的家政服务员培训考核标准体系奠定基础,为宁波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提供规范性、系统性的培训教材,为培训机构和教师提供教学考核依据,从而进一步理顺宁波市家政培训市场,更好地推动家政服务员培训相关工作的开展,为家政行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做出积极贡献。
一、制定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的必要性
1. 旺盛的需求使家政行业蓬勃发展
由于社会对于家政服务需求量越来越大,家政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以宁波为例,截至2015 年年底, 家政服务企业由2011年1100 多家, 发展到1600 多家, 增长45.4%; 注册资本由40.6 亿元, 增加到63亿元;经营网点由3100 多个,增加到3800多个;从业人员由7.5 万多人,增加到12.5万多人,增长62.5%;2014 年营业额为25亿元;年营业额由近15 亿元增长到25 亿元,增长66%。年营业额超1000 万元的企业有5 家,其中超2000 万元的企业有3 家。家政服务已成为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
2. 家政服务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专业化程度高的家教、理财、保健等新兴服务进入家政服务范畴,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家政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延伸服务内涵,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特点,家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传统的保洁、搬家、保姆等项目不断细分,月嫂、陪护、聊天、理财、保健、居家养老等服务逐步培育成为家政服务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针对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婴儿、高端家庭以及涉外家庭等的家政服务对于家政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月子护理、婴幼儿保育、居家养老等服务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重视家政服务人员的学历和培训水平。
3. 家庭服务业对于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摆在了面前。缩小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既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服务经济),又顺应了家庭服务消费需求上升的现实状况。由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产生于家庭的消费,因此,它可以在经济增长所容纳的就业岗位之外,再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它的发展,还具有拉动有效需求、刺激消费的作用。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0 年调查统计,全国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在500 万人左右,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至少能提供1500 万个就业机会,家政服务有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就业岗位的主要增长点。
综上,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就业空间广阔,但各地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家政服务行业管理欠规范等问题都非常突出;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十分紧缺。制定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规范不仅可以规范行业人员的从业行为,更可以提升行业人员的从业技能和素质,推动宁波市家政服务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家政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宁波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的特点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1〕132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38 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浙教职成〔2012〕164 号)等文件精神,以保洁员、养老护理员、保育员等国家职业标准和商务部、宁波市家政服务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宁波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本大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探索完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教学体系
根据工作性质,家政服务基本分为搬运、保洁、母婴护理、养老护理、育婴服务和病患护理等六类。目前国家对于保洁、育婴、养老等已有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对此,本次主要针对母婴护理、病患陪护、幼儿照护、家务助理等4 个工种,开展技能要求和理论知识要求的培训与考核大纲研究。
2. 明确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分级培训要求
鉴于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标准比较混乱、入职门槛较低、各工种入职要求差异过大、家政人员称呼不同等问题,本次大纲中,统一称呼改为“员”,如将传统的“月嫂”称呼为“母婴护理员”,并将各职业培训均设三个等级,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在培训要求上明确体现各级之间的差异,对于技能的要求上力求拉开一定的层次。通过规范、科学、合理的培训分级,保证不同服务需求对应于不同级别的家政服务要求,又可保障不同级别的家政服务人员的合法利益,拉开家政服务人员的收入档次。
3. 重视家政服务行业的工作特点,突出技能操作
随着社会家庭的变化发展,不同家庭对于家政服务的要求变化也日益明显, 此外地域文化的情况也会对家政服务提出不同要求。因此, 在制定大纲的过程中在体现职业工作特点的同时, 对于上述问题均加以重视, 如考虑到母婴照护的特定要求, 母婴护理员培训大纲对孕产妇和婴儿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识作了较高要求; 作为职业技能的科学知识铺垫, 安排了安全工作常识和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内容, 以规范工作要求; 考虑到民风民俗对月子护理的影响, 增加了坐月子文化习俗的地域差异简介, 有利于工作中的良好沟通和服务质量提高; 突出被培训者实际操作技能、统筹计划、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培训内容的通用性、普遍性, 从被培训者实际水平出发, 力求切实可行, 提升家政服务人员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