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原标题:“城市农夫”“少年警训”“玫瑰家园”……广州家综力推“定制”服务)
广州全面铺开街镇家综进入第五年,社会服务模式悄然升级
新快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印锐
“城市农夫”、“少年警训”、“玫瑰家园”……有多少市民注意到,自己所在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正在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惠及绝大多数居民?今年是广州探索社会工作服务之路的第九年,也是广州市全面铺开街镇家综的第五年。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至今,广州共投入17.7亿元,建成188个街(镇)和社区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超290万人次享受了服务。
随着社会工作服务的推进,如今广州社工服务模式再升级。除了每个街(镇)都有家综外,广州市还设立了15个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同时,各家综也纷纷结合社区特点,推出自己街道的“定制”服务。
广州市投17.7亿元建成188个家综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越秀区白云街家综的“助学超市”,看到几名青少年义工正在辅导小学生做功课。在这里,当家的不是社工,而是由辖区职中生组建的义工队伍——青义社。职中生小陈告诉记者:“来这里参加辅导的小朋友,他们父母比较忙,文化水平也不太高,无法对他们进行课业辅导。我们一有空就会来这里帮助他们,为他们解答学业的困惑。”
职中生做家教,家长能放心吗?“当初不少居民对职中生颇有微词,担心孩子被我们带坏,有的家长甚至禁止孩子来助学超市。”与小陈一同前来帮助辅导的张同学说,此后,家长们看到义工们是真心帮助小朋友们,渐渐地开始接受了义工们。
白云街家综中心主任黄怡瑾告诉新快报记者,助学超市于2012年12月成立,为辖区低保低收、困难及边缘家庭学生提供捐资助学、课业辅导乃至抗逆力培养等服务,目前困难群体达到100%覆盖。
与白云街家综一样,广州市大量的家综每天都在为街坊服务,它们的服务五花八门,涉及到各领域。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社会工作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过去10年发展快速,如今遍布全广州。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了解到,2008年至今,广州市共投入财政资金17.7亿元,近年来年投入保持在3.3亿元左右,共建立188个街(镇)和社区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设立15个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
广州市民政局社工处处长杨海清表示,政府先后出台了20余份政策文件,建立了项目化、市场化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打造了“家综+专项服务项目”的专业服务平台。
服务模式成型每年服务290万人次
那么,市民到底能享受到哪些由政府埋单的服务呢?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家综服务分两块:一是针对弱势群体服务的基础板块,如老年、青少年和家庭服务;二是延伸板块,即各街镇与家综共同讨论确定的特殊领域,具体内容要结合各社区的人口构成、社区需求、社区问题去确定,主要有残障康复、社区矫正、外来人口服务、就业促进、社区建设(文化)、义工服务等等。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公共服务共165项,服务人群覆盖到来穗外国人和广州农村居民,涵盖社区救助、残障康复、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等。而目前广州市有188个家综承接了政府购买的社工服务,涵盖了广州市绝大多数街镇的户籍居民,理论上说,遇到婆媳不和、夫妻争吵、孩子顽皮、邻里纠纷、入学难、就医难、入院(老人院)难等难题,市民都可以请社工来帮忙。据统计,广州社工每年服务超过290万人次。
广州家综服务开始向个性化转变
家综是否还要继续成为“万金油”,对所有社区居民展开服务?一直以来,家综因其独特的项目让不少社区居民受益,但也有不少街坊诟病,家综提供服务与其需求不相符。事实上,早在推广之初,家综的定位就是服务社区所有居民,涵盖社会各个领域。 如今,随着家综服务领域的细分以及社区居民需求的变化,该如何重新定位家综成为人们讨论的重要议题。
“家综不可能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家综的服务也开始向个性化转变。”杨海清介绍,如果说家综服务发挥“全科”的作用,那么专项服务就是发挥“专科”的作用。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全覆盖”的家综外,广州还设有15项专项服务,包括了长者、家庭、青少年、婚姻、医务等领域。如今各家综也结合所在街道的特点,推出一系列属于所在街道的“私人订制式”服务。
比如,越秀区黄花岗街家综于2014年1月起实施针对失独家庭的“玫瑰家园”项目。“不少失独母亲患有中老年人疾病,经济防风险能力下降,子女离世对其精神和心理层面造成极大打击,使家庭陷入困境,社工有较大的可介入空间。”该中心主任车楠介绍,项目以“适度关怀、定期跟进”的方式,通过探访、电访、工作坊、小组及社区活动,引导失独母亲逐渐走出家门,恢复社会交往能力。家综还建立了“玫瑰互助队”和“玫瑰文艺队”,带动未走出阴霾的失独母亲重新融入社区。目前,“玫瑰家园”的受益对象共有160多人,服务开展达到1500人次。
海珠区赤岗街家综经调查发现,辖区不少职中生有“夜蒲”习惯,因此推出了“夜蒲少年”项目。该中心主任黄乐书称,由于家庭相处方式等原因,这些职中生不喜欢待在家里,经常跟着朋友一起“夜蒲”,因此容易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家综通过服务项目,让青少年了解不正当性行为的危害,协助他们加强时间、行为、情绪等方面的管理,逐渐降低“夜蒲”频率。“我们还会与家长沟通,分析其子女偏爱 夜蒲 的原因,希望家长配合改变家庭互动及相处方式,让青少年爱上回家的感觉。”
此外,还有海珠区素社街家综推出的“康乐家园”助残项目、天河区猎德街家综启动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支援项目等,都是各街道家综在服务中,根据辖区街坊构成和需求,专门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各类专项服务覆盖生活方方面面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家综和广州市购买的15项专项服务,广州市各区、政府各部门也购买了各种类的社工服务,这部分服务与家综、上述15项专项服务一起,覆盖到广州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猴赛雷(好犀利)”“湿湿碎”……10月16日下午,40名“新广州人”来到海珠区昌岗中路一家公寓的花园,参加海珠区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举行的粤语培训。他们听粤语歌,听社工介绍粤语知识,从陌生变成“好老友”。“以前以为粤语难学,现在跟着社工大场朗读,发现也不难,学会粤语就可以 好招积 了。”来自湖南的赵小姐一番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海珠区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启动于2015年4月,由广州市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承接,为职工和企业工会开展技能培训等各类职工服务活动。而与该项目类似的,广州市各区和政府各部门都在开展着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项目。
部分家综特色服务
“城市农夫”计划
这是北京街广卫家综的特色项目,主要开展种植技巧培训,培养居民正向积极情绪。
“少年警训”项目
这是昌华街家综的特色项目,主要组织学校社团,每周开展趣味性少年警训相关活动,包括教授警队知识、领导才能、安全防范技能等内容,为青少年搭建沟通平台,通过团队的影响向青少年传递正向价值观。
“夜蒲少年”项目
这是赤岗街家综的特色项目。通过课堂宣讲、主题小组、个别访谈、义工参与等方式,让青少年了解不正当性行为的危害,同时协助其加强时间、行为、情绪等方面的管理,逐渐降低“夜蒲”频率。
“玫瑰家园”项目
这是黄花岗街家综的特色项目,通过叙事治疗、情感支持、音乐治疗等方式,帮助失独家庭走出悲伤。
“为爱发声”项目
这是联和街家综的开设的反家暴特色项目,目前该中心开设“一家港湾”庇护室,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庇护、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多方面支持,开通“一家热线”和“反家暴微信平台”提供免费咨询。
“社区级公益基金”项目
这是人和镇家综发起的帮扶长期病患者行动,通过联合探访、物资帮扶、个案跟进等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针对性服务。人和社区公益基金是广州首个社区基金,目前已筹得超过5万元。
部分社工专项服务项目
广州市花都区特大镇外来人员社工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优势力社会发展中心承接,旨在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下的特大工业镇外来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新模式,为工业镇社会治理提供参考。负责人张良广指出,“三位一体”的服务联动模式,实现外来流动人口共生共享,是该机构在中国皮具之都的社工实践。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务社工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倡导医社合作,旨在打造全人关怀服务系统。负责人李颖亨介绍,全人关怀服务贯穿了整个诊疗过程,包括患者入院时、住院中的紧急介入服务,患者住院中、出院过程的支持性服务以及患者出院过程、出院后的发展性服务。
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介入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旨在探索“政府+社会”、“社工+义工”多元救助服务模式,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力求劝导广州重点区域流浪乞讨人员弃讨返乡、自食其力。
广州市社区长者综合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恩善社会服务中心承接,旨在构建以社区养老为方向的一站式长者综合服务平台,切实发挥项目统筹、转介、服务、培训、示范等五大功能,提供评估、转介、个案辅导、小组活动、日间照料、康复训练、社区探访、护老者支援、义工培育及为老培训等多种专业服务。
广州市首个婚姻家庭服务专项项目
由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承接,通过康乃馨深度服务平台,打造专业服务队伍和常规服务队伍两支队伍,建立金沙、永平、婚姻登记处站点,为配偶有外遇、家庭暴力、家庭关系紧张、亲子问题突出、失独母亲家庭中的妇女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服务。
广州市精神康复与家属服务专项项目
由广州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采取个案管理、技术输出、正面宣教三位一体服务内容设计,旨在提高疑似精神障碍人士获得识别、治疗和社区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正向了解,提高精神障碍人士在社区被接纳程度;探索适用于广州本土的精神障碍人士社区服务模式,建立精神障碍人士的支持性环境,在社区精神康复工作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广州市从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以城乡合作、公平贸易为平台,采取“前店后村”的策略,运用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通过自助与互助的能力建设形塑“新人”;培育城乡合作互助组织、发掘优良农副产品等社区资源;以专业精神和策略回应社区民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推动城乡合作、和谐城乡关系、化解“三农”问题,由此探索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
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地带”青少年专项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信念和技巧,增强及提升青少年的6C能力,为处于逆境的青少年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使其获得最合适的保护与关怀。同时为促进家、校、社人士为青少年的正面成长提供协助,透过主题活动、社案倡议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展现潜能及发展的平台,引导并促进青少年参与及贡献社会,建立正向青少年的发展。
广州市移居人士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市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承接,以在穗移居人士(外国人与准赴港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建立移居人士多向支援平台、航舰式移居资讯平台,为移居人士重构社会支持网络,联动多方合力,整合权威资讯,创造交流机会,协助移居人士快速提升综合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共融,推动移居人士服务发展。
广州市空巢老人介入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承接,以单身空巢老人(独居、孤寡),配偶空巢老人(纯老),类空巢老人等不同类型的空巢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开展个案辅导服务,以及资源链接、社会倡导、义工服务、社会工作研究等专业服务,充分发挥社工专业优势,为空巢长者提供优质服务。
广州市荔湾区司法社会工作项目
由友善社会服务中心承接,该项目以友善社会服务中心作为平台和载体,开展“社矫家庭、街道司法所、友善中心”三位一体服务,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引入专业的社工与社会工作理念,以助人自助精神,帮助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顺利适应社会、回归社会,恢复其社会功能。
广州市荔湾区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新跨越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承接,以“暖心行动”为统一服务标识,采取社工专业手法,通过开展政策宣导服务、健康关爱服务、情感支持与情绪疏导服务、社交支持等四大板块的专业服务,为荔湾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功能重建、资源链接,为失独家庭注入关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