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月嫂节在深圳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金牌月嫂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和领导共同见证并参与了这一行业盛会。
昨天,是九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也是每年一度的中国月嫂节。据悉,中国月嫂节由中国益工社李潇雁秘书长在2015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金牌月嫂代表和专家学者联合发起设立,旨在帮助全中国的月嫂姐妹们,不分公司,不分年龄,不分城市,不分级别,不分公单还是私单,都能够借助中国月嫂节,以一个群体的形式,获得社会大众的关注与重视,获得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同步规范中国月嫂职业技能和执业心态,全面推动和改善中国月嫂从业者的生存状态。
在第二届中国月嫂节上,各路专家现场论剑,引领行业前行,各地金牌月嫂,台上施展绝技,显露真功。全场义工天使,热情礼貌,训练有素。台上月嫂主持人,白衣飘飘,端庄大方,台下月嫂姐妹起而互动,现场其乐融融,一派节日里热烈祥和的气氛。
笔者看到现场有不少月嫂拖着行李箱,原来她们是从外地赶过来参会的姐妹,也有少数刚刚下单的月嫂。在这次月嫂节上,有一位非常阳光的月嫂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她就是来自中国益工社的月嫂学员李超玉,湖南邵阳人,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姐妹带着行李,而她,把老公都带来了。后来听到她的分享,原来她是学习月嫂和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她说,在中国益工社跟着李老师不仅学到了月嫂技能,更学到了好的心态,以及与身边人的相处之道。当初,夫妻沟通不到位,两地分居,常年冷战僵持,就差一张离婚证书了。正是在中国益工社的这段学习经历,挽回了家庭,也改变了工作,现在每个客户都与她相处甚好,她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我抬头看着那位站在她身边一脸幸福状的中年男人,无需言语,便能感受到他们那种恩爱和洋溢在心里满满的小幸福。生活如此,人生何求?
行笔至此,笔者觉得,月嫂,真的不是一个冰冷的名词,而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她们不辞昼夜,每天工作16甚到18个小时以上,用心服务着客户家庭里的两代人,她们分散在社会家庭的细胞之中,正如在月嫂节上知名心理专家李春红所言,“月嫂是家庭里的重要他人”,但她们同时是社会的隐形人,她们如此付出,甚至在劳动法上连一个员工的身份都没有,如果不是这个节日,谁能看得见她们?
活动结束后,笔者联系上了中国月嫂节的灵魂人物——李潇雁老师。笔者听说过她的传奇,她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至今为止唯一的女班长,毕业后放弃了高薪不拿,5年来坚持做社会公益月嫂培训,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起创立“中国月嫂节”,其培训的学员在香港上单,月薪都达到了四万港币/月,而她,还在坚持做公益,是什么力量让她能够如此坚持?原来,她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让中国人都能过上“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终,苦有所养”的幸福生活,为此,她和她的团队经过对中国人口构成数据的分析,从2012年开始,决定从月嫂培训切入,先做“幼有所长,壮有所用”的工作,在民间,第一个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也是一个广接地气的举措。看着李潇雁在活动现场那疲惫而坚定的眼神,我明白了什么叫责任和担当。她说,有些事,总要有人第一个去做,而且要做,就要把它做好!看着她身边忙忙碌碌的义工天使们,看着那么多专家、学者和社会机构都站出来支持她的工作,我觉得在这个折叠的社会中,她,正在给岁月以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