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保姆虐待患病老人获刑 家政行业温情本质如何回归?

保姆虐待患病老人获刑 家政行业温情本质如何回归?

保姆虐待患病老人获刑 家政行业温情本质如何回归?
日期:2020-09-08 点击:772次 来源:深圳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作者:admin

9月3日,北京一起保姆虐待85岁患病老人案件在朝阳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被告人徐某于今年4月19日至4月25日间,在受雇居家看护患病老人期间,多次以击打头部、扇耳光、薅头发等方式虐待患病老人,致老人“左颞部皮肤挫伤、右颧部皮肤挫伤”。徐某因虐待被看护人罪获刑1年,且3年内禁止从事看护工作。这一案件再次将保姆及其背后的家政行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监控中徐某在16秒内连续击打老人5次的画面让人震惊。然而,这一幕并不陌生。近些年来,仅媒体公开报道的保姆殴打、虐待婴幼儿和失能老人事件就有多次。2017年6月,导致一位母亲和三名子女命丧火海的杭州“保姆纵火案”,让家政行业遭受空前的危机。尽管相关保姆都已经受到应有惩罚,但类似恶性事件仍接连发生,这不禁引人深思,为什么家政行业乱象屡禁不止?

纵观各类保姆虐待老人儿童案件,涉案保姆自然罪不可赦。然究其根源,家政行业不规范不完善的管理模式也难辞其咎。保姆虐待老人案件是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人心的丑与恶,还折射出当下家政服务行业野蛮生长的乱象。

早在2000年,我国就将“家政服务员”规定为正式职业,之后,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二孩政策的落地,很多家庭对家政服务的刚需不断显现,使得家政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经营规模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员总量已超过3000万人。

然而,与不断扩张的行业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却差强人意。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家政服务员90%为进城务工妇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17%的人“从未参加过培训”,63%的被调查者“只接受过一次培训”,受调查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足10%。

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家政行业从业门槛普遍较低,即便在部分正规公司也缺少规范系统的培训,家政人员的专业化、标准化不达标,家政市场畸变成了一种“撮合经济”。不仅如此,家政服务企业整体小而散的特征和粗放的管理模式也给市场监管带来不小难度。这也造成长期以来家政业供需失衡、管理混乱的情况难以得到根本好转。

为了解决家政服务质量问题,早在2015年,国家标准委就发布了《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然而有些家政企业无视国家标准,导致这些规定“形同虚设”。尤其是一些家政企业对新人仅进行简单培训,甚至花钱就能办证,致使一些家政服务人员在没有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匆忙上岗。再者,一些家政企业仅起到中介作用,既缺乏对从业人员的了解,又很少对从业人员进行后续监管,致使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堪忧。

对此,有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建立健全准入机制,提高家政企业和服务人员的准入门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复查更新考核内容。相关部门加速行业立法,规范家政市场,将准入机制、鉴定机构、监管部门、人身安全、社保、投诉机制等方面理清楚,做到有法可依。只有将这些重点和基本的需求保障好,才能有效遏制家政乱象的不断蔓延。

此外,在保姆的流动过程中,家政企业缺少对保姆的评价和管理,导致之前的雇主无法将保姆的劣迹和评价如实反馈出来,这就导致一些保姆因虐待老人儿童、盗窃财物等劣迹被开除后,很可能离开前雇主而另换一家继续祸害。

有声音指出,希望保姆“黑名单”制度尽快出台。“黑名单”制度必须明确“黑保姆”“毒保姆”标准,包括有犯罪记录、有偷盗等前科、履历及相关证件作假、居民同事反映人品极差等。同时,相关部门在规范保姆市场时,要建立统一的“黑保姆”“毒保姆”查询网络平台。对列入“黑保姆”名单的家政服务人员,严禁家政企业再次聘用,让“黑保姆”失去从事家政服务的机会,更好地保障雇主权益,防范保姆对雇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针对家政服务业饱受诟病的信用体系缺失等问题,2019年6月,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将建立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信用档案,并建立家政服务领域守信主体“红名单”制度和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为消费者选择提供参考。

根据《意见》,未来将在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建立家政服务员信用档案,其中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家庭住址、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等个人信息、从业经历、培训情况、培训考核情况、消费者评价和投诉情况等来自家政企业的职业信息,以及商务部与公安部提供的犯罪背景核查结果信息。而家政企业信用档案则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商务主管部门的行政信息和其他部门的行政信息。《意见》还指出,将建立和规范家政服务领域守信主体“红名单”制度,加大对“红名单”主体推介力度,同时建立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加大对“黑名单”企业的监管力度。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除了建立家政服务业的信用体系外,提高家政服务员的社会地位同样很重要,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职业化管理,公众也要尊重这种职业。在职业培训上,不仅培训专业技能,还要传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信用体系相关教育。必须多方合力,让道德规范和诚信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家政行业的整体素质,为家政行业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家政行业离不开“家”,这本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行业。儿时语文课本上那篇《那不是一颗流星》里讲述的保姆和孩子的温情故事,让人无数次泛起泪花。你照顾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是一个家庭的美好愿望,也是全社会对家政行业的期待。

来源:中宏网官方账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