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老了之后,时间过得很慢”,这是台州温岭市新河镇屿头社区王彩花夫妇以前的感觉,现在的感觉是“转眼天就黑了”。这对将近80岁的老两口入住社区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事做,忙得不亦乐乎。
新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建在家门口的养老院,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白天,老人们过来玩耍吃饭,晚上回家休息;推出日送餐、陪护、家政等服务,并且可以送服务上门;社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优惠补助,助推养老服务长效开展。
社区建起养老院
屿头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包括两幢三层公寓楼及餐厅、活动室等。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雪萍说:“入住到这里的老人,大部分是白天来,晚上回家睡。有些子女临时出远门的,就会住在服务中心。”
在服务中心,林玉明被大家尊称为“林老师”。林玉明退休前是一位体育老师,会一手娴熟的太极拳。现在每天一大早,他都带着社区里的老人在操场上打太极。“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一回。”林玉明说,“比在家里舒坦。”
同林玉明一样,服务中心的老人们每天都有事情忙活。走进二楼的书画室,“老年书法交流沙龙”正在举行,几位老人正在挥毫。放映厅里,现代化的投影设备正在播放电影,老人们聚精会神看着电影、喝着绿豆汤,很是惬意。
屿头社区是较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在籍人口1408人,60周岁以上老人就有376名。 2012年,社区投资建设的老年公寓竣工,老人们不愿入住,更愿意在自家生活。
2015年,以“居家养老”为特色的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在老人中大受欢迎,还辐射到周边地区。
养老服务送上门
“太感谢养老服务中心了,我们子女省了不少力气。”居民王女士说,服务中心不仅可以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陪护服务,还能通过“一键通”手机进行呼叫,提供上门服务。
前些年,王女士看到了屿头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母亲送了过来。“价格比养老院和雇人都便宜,服务反而更加周到。最关键的是,母亲可以在养老床位、家庭之间自由选择,住在家里也能接受送餐、照料等上门服务,实现了居家养老。”
“现在很多子女白天忙着要上班,照看老人忙不过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长符才行说,“而我们就在社区里,给老人上门服务也方便。”
除了提供上门服务外,这个养老服务中心还有更多的方式关心、帮扶老人。例如利用老年人之间容易沟通的优势,聘请社区有热情的2名老年人为社区“助老员”,定期对本社区独居、孤寡老人进行探视;和当地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定点服务关系,经常组织开展义诊、文艺演出、爱心理发等多种志愿活动,充实和丰富老年人生活。
社区买服务,机制更长效
居家养老,离不开家庭与社区的融合,也离不开社区的大力支持。
“通过社区(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进入社区,让居民在社区里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王雪萍说。
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屿头社区提供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在基础建设方面,社区集体的房间都是无偿租给第三方,让机构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资料互通方面,社区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康小屋、文化礼堂等资源,共享各类设施设备和老人基本数据,助推中心提供更好的服务。
家门口养老,也让社区的功能不断延伸。新河镇民政办工作人员陈登飞说:“我们最初的设想是打造一个融合托养、医疗、文体、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小型嵌入式照护机构。”在他看来,屿头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符合当初的设想,能够实现“20分钟养老服务圈”,一些细化的服务项目也得到实践。
“这种‘家门口’的养老模式可以为农村养老深入可持续发展提供范本。”陈登飞说,温岭正大力推广这样的养老模式,全市已建成1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每个乡镇(街道),目前还有8家中心正在建设中。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