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试点建广州养老“时间银行” 先做公益“存时间”后享服务

试点建广州养老“时间银行” 先做公益“存时间”后享服务

试点建广州养老“时间银行” 先做公益“存时间”后享服务
日期:2020-06-04 点击:585次 来源:深圳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作者:admin
 

 

 

 

 

 

入园入学、素质教育、养老服务,“一老一小” 引广州市人大代表热议

“一老一小”向来是民生聚焦的关键领域,其中幼儿入园、素质教育、养老负担等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有代表提出,建议试点搭建广州养老“时间银行”,通过先做公益“存时间”、后享受相关服务的方式破解“养老难”现状,同时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此外,有代表建议,学校应构建学生对高校专业和未来职业选择的主动匹配体系,并鼓励学校长周期(如九年制、十二年制)办学。

●广州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策划总工蒋厚全:

搭建“时间银行”平台应明确定义服务内容

数据显示,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的19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净增1.18亿。至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面对养老问题,蒋厚全提出,养老应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

开发APP方便知晓

附近可服务对象及需求

“自1979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蒋厚全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养老负担重。与此同时,家庭养老功能亦日益萎缩。他举例,在城市部分退休的老人承担了给儿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的家庭义务,几乎没有私人生活空闲;在农村,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一些老人除了照顾孙辈、料理家务,还要应付繁重的田间劳动。

此外,无论是社区养老或各类养老机构,仍存在尚未明确统一的相关法律条款进行规范、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缺乏专业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不足等问题。而且,部分养老机构存在收费高、服务质量差、项目少等问题,还需不断提升优化。

针对“养老难”问题,蒋厚全建议,广州可以作为试点,搭建养老“时间银行”。“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去,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他解释称,“时间银行”是鼓励社会大众在力所能及的年纪多帮助服务他人,积攒“时间货币”,到老时换取自己所需服务。“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养老问题,而且极大地促进我国志愿者服务工作,形成一个‘人人是服务者也是被服务者’的闭环。”

对于养老“时间银行”搭建的具体实行方式,蒋厚全提出,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养老“时间银行”平台,并以APP形式上线网上养老“时间银行”,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查询以及兑换自己的“时间货币”,同时知晓附近可服务对象以及发布服务需求。

服务一定时长后

允许部分兑换物质性奖励

蒋厚全还强调,该平台需明确定义具体服务内容,避免不专业或风险不可控服务带来的隐患或侵害服务双方利益的情况发生。举例来看,服务可包括驾驶服务和护送(例如陪伴看医生、去墓地、办理业务)、陪伴做饭和吃饭及送餐服务、文书处理(寄信、协助通信、填写表格、计算机使用的协助)、家事帮助、休闲活动(陪伴购物、陪伴运动、朗读、参观文化活动)、人力协助(从事小型园艺、搬家、修房)等。

服务提供者年龄在18至60周岁之间,依申请并经培训后提供服务。而服务对象优先考虑70周岁以上的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以及高龄独居老年人等。

在时间兑换上,蒋厚全建议,服务提供者服务时间在三个月以上或积累到一定数额(如50小时),若本人有服务需求时可提出兑换,享受相应服务。特殊情况下经“时间银行”管理方审核同意,可由其直系亲属享用。服务者服务时间达到一定数额(如200小时)后,可给予其一定非物质性的激励和优待措施;超过最高限额后,可将其服务时间超出部分转换为积分,兑换物质性奖励。

至于数据的处理,他提出可采用区块链的数据结构,用超级节点+子节点的方式,不仅能做到数据无法篡改、数据无法丢失、容错率高、信息采集能动性强,而且可以降低存储成本。

●广州市人大代表、黄冈中学广州学校董事长梁润佳:

构建学生专业职业主动匹配体系 鼓励学校长周期办学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如何搭建桥梁、合璧发展,是每个教育者所需面临的挑战。国家推行义务教育招生新政,公办民办同招。梁润佳坦言,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和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焦虑,还为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佳政策环境。

“目前,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察,重点在知识纵横贯通能力、信息抽丝剥茧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五大能力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培养内容。”她表示,各校应建立以知识为基础、以兴趣为重点、以方法为指南、以思维能力提升为落脚点的人才培养综合体系。

具体来看,一方面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等选课走班,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兴趣特长等,在学校提供的可选范围内进行课程的参与,以拓宽视野,激发兴趣潜能,甚至找到未来职业方向。

另一方面,学校应全面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通过高效学习方法的推广使用,以及高科技工具的深度运用,以“一对一”模式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提升方案,以个性化系统驱动学习效果,并实现因材施教。

值得关注的是,梁润佳建议,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应突出学校自身特色,构建学生兴趣、特长等对高校专业和未来职业选择的主动匹配体系。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安排选科科目,以避免学生特长、兴趣和未来大学就读方向的错位。

她还建议教育部门结合义务教育招生新政,鼓励学校长周期办学,大力支持九年制、十二年制和集团化办学的发展,鼓励学校从更长周期、系统化、科学化培养优秀学生。“公办民办同招使学校可从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的方式、科学合理的系统化措施培养孩子,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未来发展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

除此之外,对于近年来大热的创客(STEAM)教育,梁润佳认为幼儿园和中小学应全面引进创客课程,建立以培养孩子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孩子的科技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同时,鼓励学校个性化办学、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打破单一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评价。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培正中学校长吕超:

办更多公办园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随着“二孩”政策实施,近两年来各地迎来二孩入园高峰期。作为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专业小组代表成员,吕超长期关注广州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他看来,广州学前教育经过3个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初见成效,“但这距离定立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广州明确提出,今年各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吕超表示,广州2020年计划新增8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然而公办园尚未达到50%,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

“我们培正教育集团一家幼儿园,刚完成电脑派位,559人报名,才摇中68人。”吕超透露,即使再办两个同规模的幼儿园,也满足不了这个需求。加上放开“二孩”政策,入园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公办园入园需求。“普惠性幼儿园也是一种选择,最好是多一些公办园,相信政府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补充道,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好幼儿园教师同工同酬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均衡办园质量。

除了孩子,吕超今年的关注重点还放在了老人身上。“广州的医疗资源非常好,我要呼吁的是关注‘中下层’,特别是社区医院、二甲医院。”他认为,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方便老人看病,尤其是慢性病。“医养结合的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有效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