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5月17日,北京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对日前印发的《关于调整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行了解读。
随着北京市疫情响应等级下调,相继调整优化了养老服务疫情防控政策,“一个坚持、三个有条件恢复、两个规范、一个落实”7条措施,有序恢复养老服务,自5月18日起养老机构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
“一个坚持”和三个“防护”不能变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自1月27日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110天以来连续作战、严防死守,至今682家养老服务机构、4.8万名老年人未发生一起新冠肺炎感染事件。
“考虑到国外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国内防止疫情反弹压力依然巨大。为确保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健康安全,北京将继续坚持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封闭管理。”李红兵在发布会上表示。
“常态化”的防控状态,即在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在常态化防控状态下,机构和员工、老人和家属三个“防护”不能变——防护的意识、防护的习惯、防护的装备不能变。
养老机构出入管理实行“七进”“八不进”
“为解决老人在家无人照料、希望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机构老人就医、子女探视、以及工作人员正常通勤等诉求,调整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措施,在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有序恢复养老机构常态化服务需求。”李红兵说。
根据《通知》要求,北京市养老机构出入管理实行“七进”“八不进”。“七进”,即探视家属、春节回家老年人、外出就医老年人、新入住老年人、返岗员工、新入职员工,以及检查、维修、医护等必要的机构运行保障服务人员等7类人员,经履行相关程序、做好防护情况下,可以进入养老机构。
“八不进”,即八类情形的人员不得进入养老机构:15天内接触入境回国人员;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有接触;有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可疑症状;属于无症状感染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或者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家中有正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15天内曾经到过北京以外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外省市中高风险地区人员;15天内参加过聚会或未进行自我防护情况下去过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北京健康宝认证为“异常”状态的。
老年人家属(监护人、直系亲属)自5月18日后,可向养老机构电话预约申请探视,经养老机构评估调查、同意探视后,如实填写《养老机构探视人员申报承诺表》,到现场出示“北京健康宝”(绿码)后即可进入养老机构探视专区。探视人员需应全程穿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或同时落实手消毒)。对于探视重度失能等不便移动的老年人,探视人员在全程穿戴养老机构提供的隔离衣、脚套前提下,有条件允许进入老年人房间探视。且每次探视人数不得超过2人,每月探视次数不超过2次。因老人病重、病危、病故等特殊情况需探视到访的,不受时间限制。
新入住及返院老人需经“一调查、两检测”程序
养老机构在具备隔离条件、护理能力的前提下,可接收新入住老人。不具备隔离观察条件的养老机构,暂不接收新入住老年人入院。
拟申请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以及春节回家老人返院均须履行“一调查、两检测”程序,即由养老机构对老年人及共同居住人员进行调查,确认老年人是否存在禁止进入养老机构情形。在养老机构同意接收、老年人返回养老机构前,应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可入院实施院内隔离;隔离观察14天后,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仍为阴性的进入老年人生活区。
除此之外,将适度恢复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优先满足困难老人照护服务需求。开业运营的驿站,参照快递、外卖等人员社区防控管理工作要求,提供“无接触”服务。继续暂停入户服务和聚集性活动。
“两个规范”规范外出就医和员工通勤
临时外出就医老人就医结束后在养老院内隔离观察满14天无异常后,就可返回生活区。住院就医老人,在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无异常后可直接返回养老机构,并经院内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返回生活区。
新入职员工及返岗员工须在养老机构外指定场所隔离观察14天、且经核酸检测无异常后可上岗。通勤员工实行全天自我健康监测和日报告机制,并做好家庭共同居住人员延伸健康监测,不得带病上岗。通勤员工要求做到“四不”:不离京、不外出聚餐、不乘坐地铁上下班、不去人员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