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和平年代,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依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为双拥名城,今年海门再次收获好消息,成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两连冠,“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海门优良的拥军传统如何传承下去的?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拥军“首创服务”常办常新
余东镇新宇村的张启文是一名退伍老兵,为了让战士们好好过端午节,他和老伴的“拥军粽”一送就是40年。张启文说,自己的“拥军棒”已经接力了四代,他从祖父和父亲手里接过,并传给了女儿。如今,部队的战士们也认识张启文,每当“老张”家的桔子熟了,他们就会抽上时间去帮老张摘果子。
这只是我市拥军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市坚持实事拥军,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对部队提出的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保障重大任务、添置器材装备、弥补生活补助等经费要求,全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十二五”以来,累计拨款超2亿元,无偿拨付土地超过600亩,有力支持推动了驻海部队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同时,努力做好政策拥军,不断健全完善优化军人转业安置、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立功奖励、门诊补助、抚恤优待等双拥政策,让现役军人安心保家卫国、军属倾力支持国防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首家“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发源地,我市“首创服务”常办常新。坚持将首创精神与现代化条件下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管理创新、现代军事变革等新形势相适应,目前已建成174个“拥军优属协会”、287个“拥军服务岗”、8000多个“拥军服务小组”,并紧密依托这些服务阵地,推动了“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常办常新,实现了服务意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服务领域由生活向生产拓展,服务机制由创新向优化提升。
“涉军维权”提档提效
军嫂袁玉娟曾来到我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涉军维权工作站寻求援助,她的孩子过马路时被一辆电瓶车撞倒,造成左腿骨折。但当交警赶到时,事故现场已遭破坏,又没有目击证人,无法对事故划分责任。知晓此事后,市法律援助中心对这起涉军维权案件当即应援,最终圆满解决,这让袁玉娟和正在外服役的丈夫都十分感激。
近年来,我市将涉军维权纳入社会管理,同时在江苏首创“组、办、庭、站、所”维权工作组织模式,进一步有效维护了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先后受理涉军维权案件数百件,案件妥善解决率、军人军属满意率均达到100%。近三年来,全市先后发放“法律援助卡”2万多张,组织法律进军营活动50多场(次),累计为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此外,为把涉军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诉讼之前,我市还将涉军维权工作纳入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立了基层联络员和调解员队伍,主动走到军人军属的家中。
强抓征兵工作与国防教育
昨日,市征兵体检站里一片忙碌。候检大厅中,崭新的征兵政策宣传展板映入眼帘,适龄青年们正有序等待体检。市征兵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我市高学历青年要求参军的人数较往年有所提高。为了确保为部队输送最优秀的苗子,征兵主检医师倪晓明表示,医生们每天要从早上8点忙到下午6点,一些科目还要重复体检2遍。
在征兵工作中,我市强抓质量,将质量指标具体分解到乡镇、宣传、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签订《征兵工作责任书》,做到齐抓共管。对于入伍意志摇摆不定的应征青年和海门籍在外就读大学的返乡青年,组织一线征兵人员点对点宣传,增强说服力。为提高大学生参军积极性,我市也再一次提高了优抚力度。
提高参军拥军积极性离不开国防后备力量教育。对此,我市按照“抓重点、多层次、全覆盖”导向,着力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三类重点对象,以及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各类社会团体、农村和社区等不同层次,扎实推进国防教育进机关、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不断深化企业拥军、行业拥军、社区拥军和“两新”组织拥军,让国防教育全面渗透群众文化生活。 (杨阳 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