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来源:生活晨报
■晨报记者乔建彬采写
本想找个护工照顾生病的老妈,结果却因请来的护工缺乏常识,将胃管当成了鼻氧管,差点出了乱子。生活晨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省城护工市场混乱,护工素质良莠不齐,甚至个体护工从没听说过签合同一事。
请来的护工不识“胃管”
“要不是那天我去得早,正好看到这一幕后及时制止,非闹出乱子不可。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竟然能当护工照看病人,这让人如何能够放心?”6月25日,家住太原市五龙花园的康煜敏向记者讲述了护工在照料他母亲时发生的一幕。
6月14日,康先生现年69岁的母亲因病入住省城一家三甲医院,因手术后进食困难,便使用了胃管来进食。在最初的一个星期中,母亲主要由康先生和大姐轮流照料。由于康先生和大姐都有生意和工作要做,在母亲的病情稳定后,两人便商量找个护工来照料母亲。“以前没接触过护工,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康先生说。
当康先生在楼梯通道内看到写在墙上的各种护工广告后,便拨打了其中一个护工的电话。在电话中,对方告诉康先生,他有两年的护工经历,而且他的客户都是老客户介绍的。与对方见面,经过一番简单的询问,康先生便以每天120元的价格雇佣了对方,并商定从6月23日开始工作。“本来我想和对方签合同,但人家说没必要就没签。”康先生说。
在6月24日当天,康先生因去大同有一桩生意要谈,便早早起床顺路去看母亲。当他进入病房时,这名正在为母亲做清洁的护工却让他大吃一惊:“做面部清洁的时候,护工拿着一块毛巾在脸上来回擦,把固定好的胃管都给碰得松动了。”康先生见此情形,连忙喝止了对方。当康先生告知对方胃管不能随便动时,对方却说以为是鼻氧管,只是用来吸氧的。
面对此景,康先生也对该护工说自己有两年的护工经历起了疑心。经过再三询问,这名护工才承认自己是在今年春节之后才干护工这一行业的,此前一直在做保姆,对于病人的护理知识也不甚了解。此前也只是照顾过普通的病人,没有照顾重病患者的经历。得知这一情况,康先生在结算完当天的工资后,辞退了这名护工。
个体护工竟没听说过签合同一事
在康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医院的住院部,在各层楼梯间每一层入口处的墙上,到处是护工书写的小广告。上面除了写有护工两个字,便是联系电话。虽然有的电话已经被粉刷覆盖,不过在覆盖后的墙壁上照样出现了护工的电话。其中有的电话号码还被划掉,在划掉的电话号码旁还写了一个新的电话号码。 康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给一个被划掉的电话号码打过,结果却打通了。“是护工同行之间为了争生意把电话号码故意涂改了。”他说道。
记者在这些电话中随意选择了4个电话,拨通以后得知,这些人属于个体护工,均声称自己有多年的病人护理经验。但当记者问及对方是否可以在从事护理前签订合同时,对方均表示从没听说过个体护工与雇主签订合同的事。“我们是自己在做护工,签合同没什么意义,能把病人照顾好就行了。”一名自称来自太谷县的护工说道。
不仅在墙上很容易找见这些个体护工的联系方式,记者又走访了省城另外两家医院后发现,在医院里也有护工群体蹲点等活。在位于杏花岭区的一家医院,记者以病患家属的身份向一位正在“吆喝”生意的护工询问相关事宜,结果在一个小时内就有3名护工前来自荐,这三名护工也均属于自己单干的个体护工。
当记者问及对方是否经过相关培训有相应的护理知识时,对方均表示只是靠经验来对病人进行护理。“不就是和病人聊聊天,帮他们擦洗擦洗、喂喂饭或者端屎倒尿,换药的时候喊喊医生护士吗?”一名来自吕梁的男性护工告诉记者,他从2014年开始就在各个医院蹲点揽活。他告诉记者,根据病患生活自理程度,他们按天收取100元到200元不等的酬劳。“护工也简单,又没有什么专业性。”这名男性护工说道。
当记者问及对方在被雇佣时是否能签订合同时,对方同样表示自己没有签订合同的先例。“我们老乡除了给家政公司干活才会签订合同,个人单干的,从来没听说过签订合同的。”对方说道。
当记者问及对方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保证护理质量时,对方却表示只要双方互相信任即可。
可观报酬吸引保姆来凑热闹
“我们正规公司派出的护工,除了公司要和家属签订合同外,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持有护工证和健康证,能够保证服务质量,这是与个体护工最大的不同。”太原一家专门提供护工服务的公司负责人刘女士说道。她告诉记者,目前在太原市由正规家政公司或护理中心派出的护工,对于普通病人,在24小时看护的情况下报酬为180元左右,重病病人则超过200元,甚至更高。个体护工的报酬虽然比这收费要低30-50元,但报酬也比较可观,因此便吸引了不少保姆转行从事护工行业。
在太原一家政公司从事七年护工的赵玉英告诉记者,有不少从事保姆工作的老乡就曾多次找她要求介绍护工工作。“保姆这种工作整天呆在家里,活动空间和每天接触的人都很有限,报酬也不高,而且还得看雇主眼色行事,护工则没有这些烦恼。加上他们认为保姆和护工的工作比较相似,所以就改行做起了护工。但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多数人只会搞卫生、洗衣服、看老人,好点儿的能做饭菜,顶多用轮椅推老人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他们既不会跟老人交流,更谈不上搞些保健活动。”赵玉英告诉记者,正因为如此,便导致了护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有的人还闹出了笑话。
赵玉英告诉记者,去年她在省人民医院做护工看护病人的时候,拗不过一个老乡的一再请求,便为其介绍了一个病人的护理工作。“我这老乡刚来太原两年,一直是给人家做保姆。由于来太原的时间短,普通话生硬,加上文化水平低,在给病人去拿片子的时候,竟然拿错了。幸亏医生核对时发现了问题,才避免了张冠李戴产生的后果。”她说道。
护工素质良莠不齐,也让不少病人家属感到不满。太原市民陈先生曾经为父亲在住院期间请过一名个体护工,这名护工起初照看病人的时候还算尽心尽责,但后来却嫌老人“难伺候”中途甩手走人了,导致老人在半天内无人照料。“如果有合同的约束,就不会出现这种事。”陈先生说道。
找护工一定要签订合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便废止了包括养老护理员在内的90个须持证书就业的工种(职业),这也意味着养老护理员无须持证便可上岗。没有了门槛的限制,也使得不少人担心社会护理人员素质会因此降低,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为规范行业,山西省卫生部门每年也组织护工进行培训,但与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仍有不小的缺口。
对于当前护工素质良莠不齐导致的种种乱象,山西天建律师事务所的李红军律师认为,在短期内还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在雇佣护工的时候,一定要与护工签订服务合同。“不论是通过家政公司,还是直接找个体护工,都要与对方签订合同,除了约定报酬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合同中要明确相关的服务条款,以保证服务质量,避免因此产生纠纷或造成损失。”李红军律师认为,目前护工的低层次与患者需要的专业性之间,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矛盾,如何为患者提供专业、熟练、健康、可靠的护工,已是当务之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目前重要的是要健全法律法规,解决相关行业的专业指导性和操作性问题,因为护工已经作为一个职业出现,而且市场需求日趋庞大。相关部门应该将其纳入管理,或者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达到护工的自治和自律。”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