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来源:环球网
近来,关于西安保姆市场出现了“同床保姆”的消息,很是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在感慨原本比较纯洁的家政行业出现“包养”苗头的同时,一些人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我市退休老干部李老就认为,“同床保姆”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老人再婚难题。“实不相瞒,我现在的生活起居由保姆照料,她表面上是保姆,实际上就像我的妻子。”
本报记者从有关部门得知,我市现有老龄人口88万余人,其中二成左右单身。再婚是老年人的需求,但是再婚又离婚的比例比较高。无奈,一些老年人选择了“走婚”,而“同床保姆”可谓无奈举动中的一种。
找了两个老伴都不了了之
李老今年72岁,老伴8年前去世。“老伴走了后,儿女陆续结婚,家里突然变得很空。”昨日,老人告诉记者,因为寂寞难耐,他动了再找老伴的念头。经邻居介绍,他认识了退休教师韩某。“韩某有两儿一女,女儿大学刚毕业留在外地,小儿子跟她住在一起。”李老回忆说,两个人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彼此挺认可,就登记结婚了。 “没想到,婚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李老告诉记者,先是韩某的女儿要在外地买房子,韩某跟他商量想支援点钱。再后来韩某的小儿子要结婚,韩某又跟他商量拿点钱过去。“我不是心疼钱,但是这毕竟是我跟前妻多年的积蓄,支援了她的儿女,让我觉得心里过不去。”两人为钱的问题吵了几架,终于在结婚一年零几个月后离婚了。
2003年,李老又认识了刘某。吸取上一次短暂婚姻的经验,李老决定不登记,只是住在一起。他的儿女也建议他不要登记,在财产问题上与对方分割清楚。同居几个月后,刘某的女儿突然找上门,说自己动迁了,暂时没有地方住,想住到他们家里来。“刘某自己的房子已经让给她儿子住了,现在女儿又要来跟我们合住,我实在无法接受。”因为这个原因,李老与刘某又分手了。
乡下保姆转为“地下妻子”
两次不成功的婚恋使李老精神受了很大打击,他的儿女对此事反应更激烈,明确要求父亲别再动找老伴的念头了。“去年年初,我患脑血栓,病好后行动有些不便,身边缺不了人。”这种情况下,李老的大儿子从保姆市场找到一位54岁的乡下女子,替李老做饭洗衣服。 “她也是一个人生活,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但心细勤快,对我很照顾。”李老坦言,他对保姆产生了依赖感,什么事情都要靠她,渐渐发展成类似亲情的复杂感情。“谈不上爱她,但是从生理到心理都对她有需要。”就这样,两人偷偷“好”上了。李老很坦白地告诉保姆,总结前两次黄昏恋的教训,他决定不登记不结婚,也不让儿女知道他们的事。
从外表看,他们是雇主与保姆的关系,但关了门,他们就是一家人。虽然是一家人,也有一些规定,比如每个月除了支付生活费外,他还要支付保姆工资;保姆不能过问他的经济情况及儿女琐事,他也不干涉保姆的私人生活,也不负责帮助她在乡下的亲戚。 “这种关系挺单纯,我们都觉得挺轻松。”
老人表示,有了保姆,儿女放心,他自己也安心。虽然觉得挺对不住女方的,但是“我叫再婚带来的那些麻烦给弄怕了”。
新闻点评
老人再婚呈现“短平快” 记者从民政部门得知,我市去年登记结婚的3.7万对新人中,初婚占了3.56万对,再婚的只有4000来对,其中老年人再婚比例相当小。
与其形成对比的是,我市88万余名60岁以上老人中,二成左右为单身。“并非老人没有再婚需求,或者说是单身人没有找老伴,事实是,即使他们找了后老伴,也极少肯来登记结婚的。”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与儿女关系不好处理、财产问题不好协调、感情难以同步,是再婚老人普遍会遇到的问题。
“一些老人都只同居不登记,即‘走婚’。这种情况下,出现‘同床保姆’也不稀奇。”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即使是少数登记结婚的,离婚的比例也比较高,出现了“短平快”的趋势,即再婚时间短、双方感情生活平淡、离异快。
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养老“110”负责人。他表示,要避免老年人再婚又离婚,需要对症下药。他曾接触过一对再婚老人,仅因为老头睡觉打呼噜,老太太无法忍受就离婚了;还有的因为吃饭口味、生活习惯不同而过不到一起。
养老“110”开展了老年人婚姻咨询服务项目,“再婚前的彼此了解非常重要,必须对对方的生活习惯全面掌握。”此外,建议再婚老人一定要做财产公证,以避免日后出现矛盾。“养老服务指导师可以帮助老人完成这些工作。”这位负责人指出,针对儿女不理解,可组织儿女参与一些养老活动,增加老人和儿女的接触机会,彼此增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