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群众对家政服务需求巨大。发力家政服务业,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二胎政策施行,推动家政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对于当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家政服务业,迫切需要一批有实力、有背景的企业进入并拓展,以期扩大规模水平,增加供给侧新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国内“高储蓄、养儿防老”等大众社会观念,创新思路,广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尤其是保险业等长期资金的投入,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家政服务体系,保障“家政服务放心,老有所养安心”的行业目标顺利实现。
保险业具备了人力资源、资金供给、股东背景等多方面优势,如能够将其经营范围扩展至家政服务领域(或成立一家专业家政服务子公司)的话,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也可以发挥保险业精算优势,将保险服务、家政服务、家庭医生等增值服务打包设计成一项的综合性服务类产品,满足服务需求,提升我国家政服务供给侧规模水平,有利民生和谐。下面笔者就当前家政服务业的现状、中国保险业的情况及先发优势、保险业与家政服务业之间合作创新、当下政府鼓励政策及南通模式畅想等多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解读。
一、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我国城市家政服务行业蓬勃发展,企业数量也逐年增多。据相关资料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超过2500万人,主要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另外包括少部分专门从事维修服务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从事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具体在业态上表现为家政公司、搬家公司、养老公寓、婴幼儿早教中心、儿童托管中心、月子会所、养生保健公司等形态。为满足客户的不同消费需求,家政服务的形式也正走向多样化,有全日制服务、白班8小时制服务、钟点工服务、一次性服务等等。家政服务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简单劳务型"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第二类:是"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第三类:是"专家管理型"服务,如高级管家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的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优化咨询等。不同层次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给家政服务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家政服务行业中的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鱼龙混杂,大多数规模很小,多为个体民营企业,资金人员都不多,而且发展也不稳定,成立得快、解散得快,经营状况有好有坏。真正形成规模经营的企业很少,行业需求很旺盛,资金人员缺口却很大,家政服务员呈现出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缺乏专业训练的基本特点。市场上普遍缺乏优秀的、有经验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家政服务人员。总而言之,我国家政服务业因资本规模水平较小,人员素质偏低,一直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急需社会资本强力介入,推动产业升级改造,促进服务端供给侧改革。
二、中国保险业的情况及先发优势
我国保险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多年的行业监管整治,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进步,同时国家顶层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及保险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也让这一朝阳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上海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表示:2015年底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2.4万亿元,行业总资产达到12.4万亿元,实现利润2824亿,今年以来保险业发展继续呈现出加速的态势,今年1-4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万亿,同比增长40%。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营销员总数量已超过600万人,人员素质水平显著提高。可以说,保险业在社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与基础。未来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服务,是中国保险业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笔者针对保险业的情况,并结合家政服务业的特点,归纳总结了几点中国保险业进入家政服务业的先发优势:
(一)资本实力优势:国内保险业股东大多由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组成,资本实力雄厚,具备持续注资的能力,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二)险资投资标的特点:保险公司资金具有负债久期长、规模较大的特点,在兼顾安全、收益和流动性的同时,需要更加凸显稳健投资、多元化投资的特点。这就需要险资去寻求一个收益率稳定的长期投资标的。而未来常态化的家政服务经营,符合中国国情,具备收益稳定的特点,非常适合险资投入其中,精耕细作,持续化经营。
(三)人力资源优势:当下中国保险销售营销员数量已超过600万人,人员素质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超过60%以上为女性,年龄层次也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这与家政服务业人员要求高度契合。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销售营销人员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稍加培训,便能从事简单的家政服务工作,为社会保障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也为中国保险营销员体制转型提供一条供给侧改革的新出路。
(四)社会责任优势:保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保险具有部分公益性质,能够在完善经济补偿机制,灾害救助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保险业品牌是长期持续经营的,但凡遇到大灾大难、出险出事,冲在最前沿的,总会出现保险理赔的身影,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多次在金融会议上提出,进一步推动保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代保险服务业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服务国民经济转型等方面要担当社会责任,为百姓谋求福祉。
三、保险业与家政服务业之间合作创新
目前中国保险业已有多家公司在做养老产业,但基本是采用建立养老院的模式为主,这样的模式花费巨大,投资周期长,盈利情况不明显,就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结合老年人的年收入来看,仅能在一、二线城市适度推广,现阶段不具备普遍性,仍属于小众模式。当今中国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16%,每年仍在快速增长的形势下,未来家政的服务产业,绝对是一块巨大的消费蛋糕,中国保险业无论从资金、人力、产品等方面上,都具备了先发优势,笔者以一名专业财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如保险与家政服务实现有效融合,这样的轻型优质资产在未来国际金融大浪中远比单一养老院模式的全资产机制来得更为安全,毕竟中国的老年市场是相当广阔的。
鉴于保险、家政服务两大行业的特点,结合当下中国国情,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客观需求为立足点,笔者大胆建言:“扩大供给侧不走寻常路——保险业与家政服务业的合作创新”,可以从在四个方面着手,加速整合服务业形态,推动我国家政服务市场产品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一)保险产品嫁接月嫂育儿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迫切需要高品质月嫂育儿服务,而当前我国金牌月嫂、育儿服务却很少,保险业完全可以从月嫂育儿方面着手,设计出相关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通过收购、创建月子中心、月嫂育儿服务机构,以达到家政服务业与保险业的融合创新。例如:消费者事前通过购买相应月嫂育儿理财保险,保险公司提供优质月嫂育儿等系列增值服务,月嫂育儿服务品质也可以得到保证,同时也促进相应女性营销员再就业上岗,增加营销员收入,一举多得,服务民生。
(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寻求突破创新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这种养老模式发源于1960年代的美国,后来推广至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 我国现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开展试点。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4年7月1日起试点以房养老到今年5月20日,全国四地办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户,异常冷清。门庭冷落的房屋抵押保险,如何破解发展难点,迫在眉睫。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9073”养老模式:90%的老人通过家庭养老,7%的老人通过社区照顾实现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靠儿不靠房”仍是中国人的主流养老观念,导致人们大多不看好“以房养老”政策;再者,中国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巨大缺失,让人们不愿意冒“有钱而无处养老”的风险,进而削弱了参加“以房养老”保险的愿望,房子抵押出去了,钱是有了,可没有相应配套的家政养老服务,这样的“以房养老”存在致命缺陷。此外,国外的养老院模式,是以居民的经济水平和完善的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为基础的,现阶段中国国情远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中国已然是老龄化社会,人均房产面积超过40平方,好多中国人手上都有超过一套房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并不相同。基于这些情况,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照搬硬套其他国家已有模式,应当结合中国当前国情需要,在向消费者提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同时,相应增加与之配套的居家养老服务产品,提升服务类养老产品的黏性,以满足中国“9073”养老模式(即居家养老)的需要。
(三)设计长期护理保险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保险产品
近年来国内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呼声愈加强烈,而根据国外已有产品施行的情况来看,单独施行长期护理保险在国外销售情况并不好,投保率一直处于相对低水平。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照顾老人的模式主要还是家庭照顾模式。其实现在各国施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只是投保人花钱购买未来年老时的护理补贴款,而非真正的提供配套的居家养老服务,有钱未必就能够购买到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这就是为何当前我国金牌家政服务人员、优质家政服务公司供不应求的原因。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下表为台湾长期护理保险销售状况一组数据:
2012年至2014年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看护保险销售状况
数据来源:我国台湾地区人寿保险商业同业公会,2014。
(四)设计附加增值服务产品
中国家政服务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能够设计出附加增值服务产品,必将大大提升此类服务性产品的黏性,提高顾客满意度,这样的附加增值服务:如电话提醒吃药服务,送餐服务,提供预约专家挂号服务等,一经实施,将有助于扩大产品销售水平,提升品牌形象;甚至可以结合该类增值服务,形成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大数据”库,以满足今后居家养老靶向定位,精准服务的要求,益处多多。
四、当下政府鼓励政策及南通模式畅想
当前中国及地方政府对家政服务业,尤其是养老服务,特别重视,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如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江苏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适应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变化等需求,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加快发展满足老年人保障需求的健康养老产品,实现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保障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中,也提到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的要求。此外,多数地方政府都有出台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务、养老服务业的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家政养老服务产业,正当其时。
相信上述政策制度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力推动中国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笔者建议将这样一种保险业与家政服务业的合作创新模式,先行选择国内经济体量、家政服务需求合适的三线城市试点施行,并结合试点情况,推行至全国,那将是多么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供给侧改革不光只是单个行业内部的变革,“跳出保险,看保险”,未来保险业与家政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创新,将能够真正促进国民幸福获得感,提升顾客满足度,造福民生,利国利民。
关于试点城市的选择:笔者认为南通市作为全国知名的三线城市,经济体量合适,人文气息浓厚,教育风气蔚然,保险机构数量在三线城市中全国领先,是中国最佳宜居城市与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是人社部今年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目前,该市老年人口达到194万以上,占总人口的25.28%。7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90%患有慢性病、意外或衰弱导致的身体或精神受损。南通市政府今年也提出:结合南通实际,开发创新保险产品,改革创新保险管理,改善创新保险服务,有效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笔者建议:南通市可以做这方面的先行试点,引入保险业与家政服务业合作创新机制,以政府老龄办牵头并参股,与保险公司、国有、民间资本一同出资,成立家政服务公司,由保险公司提供居家服务配套保险产品,险企也可以将公司中部分有意愿从事该项服务事业的保险营销员引入至家政服务公司中,并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加以培训,使其成为称职的家政服务人员,并设计出专属家政服务APP系统网络平台,可定位至辖内社区,实现网络化定点服务,建立全面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新模式。待此试点模式成熟后,可以将该项家政服务连锁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辐射至全国。其经营范围也可以从家政服务拓展到高空作业、人事代理等多个方面,充分与保险服务产品有效结合,造福百姓,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结语:项俊波提出:下一步,保险业将发挥行业优势,精准发力,不断地深化保险改革创新,提升保险服务品质,持续增强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能力。当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落地,也加速了群众对家政服务的需求程度,我相信新型家政服务创新模式,将是未来中国保险业下一片发展蓝海,将对发挥保险业优势,顺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供给,提升保险业品牌知名度、百姓认同感都有着较大帮助;笔者甚至认为随着未来保险业与家政服务业的充分融合,可以有效推动中国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吸纳社会就业,增强营销员归属认同感,并同时反哺促进保险业保单销售,对保险保费的跨越式增长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华泰人寿南通中心支公司财务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