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家政服务业 呼唤职业化

家政服务业 呼唤职业化

家政服务业 呼唤职业化
日期:2016-05-30 点击:703次 来源:深圳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作者:admin

一边是家政服务业乱象频发:保姆毒害老人、母婴在月子会所感染疾病……一边又是保姆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好“阿姨”难找,且往往佣金不菲。在“养老”与“育小”双重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呼唤家政服务。“保姆”如何才能被正视?行业应该如何入轨?

一老又一小 保姆最难找

陕西西安红砖南路社区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2000多位,占社区人口近20%。有件事情让社区党委书记闫中华印象深刻:年前,一位退休工程师到办公室找他,开口便说:“这半个月我没吃上一根绿叶子菜。”闫中华询问才知,老人不小心把脚扭伤,半个多月没法下楼,老人独居,托人找保姆一时找不到,又不好意思开口麻烦别人,只能自己在家养伤。“像我们这种老人较多的社区,对家政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闫中华说。

与此同时,对于即将增添新成员的家庭来说,保姆近年也逐渐成为“稀缺资源”。陕西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米阳告诉记者,受放开二孩等因素影响,今年产妇数量明显增加。“月嫂11月份就托熟人介绍好了,一个月8000元。现在保姆差不多都得提前半年预约,临时找很难找到合适的。家政公司推荐的金牌月嫂更贵,工资要上万。”正带着女儿做产检的贾阿姨说。

陕西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曾做过一份调查:2013年陕西省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数有20万人,缺口在50万人左右。“这几年市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还在迅速增加。”刚上任的协会会长周蔓茹介绍说。

社会难认可 管理欠规范

“现在多数人还是觉得保姆工作不体面、没地位。”周蔓茹认为,传统观念是阻碍更多人进入家政服务业的重要原因。

除了观念问题,周蔓茹认为,家政公司的非员工化管理也是造成许多保姆无法安心长干的重要原因,“家政公司目前充当的角色只是中介,而不是管理者。且大都是小公司,欠缺资本和能力履行管理职能。”

“公司利润微薄是阻碍公司员工制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行业门槛低,人员流动性太大。有些人做了两三个月,找到稳定工作后就跳槽了。”一家家政公司的经理刘燕说。

国家出标准 行业盼入轨

“无法职业化、标准化管理,从业人员很难得到系统培训,受过教育的专业人才又不愿加入这个行业;但同时,市场对家政行业从业者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周蔓茹说,就拿月嫂来说,既要照顾新生儿也要照顾产妇,通常是集保姆、护士、厨师、保育员、保洁员的工作于一身。

为规范目前良莠不齐的家政市场,国家标准委去年7月份发布《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从去年国家标准发布以来,出于同行竞争,还有行业协会的要求,我们也在进行整改。”据刘燕介绍,公司现在安装了与公安局系统相连接的身份验证器。保姆登记后可进行备案,保姆上岗前需提供相关技能证和健康证;公司还为员工购买了家政保险,每人每月十几元,员工遇到人身或财产意外时,可得到一定赔付。

家政业有了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对行业只具有参考作用,并不具有强制性。“广州毒保姆、福建小偷保姆等一系列新闻事件的发生,让大家对保姆、对家政从业人员产生了信任危机。期待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家政公司,使之做大做强,职业化、规范化,引领家政公司往正向发展。”周蔓茹说。

(据《人民日报》)

友情链接